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感冒。在医院儿科,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抱着体温过高、像是被烫着的孩子,焦虑地在候诊区等待。
孩子发热时,看医生固然重要,但正确的家庭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多少摄氏度才算发热呢?
当孩子身体发热时,可以给孩子测量腋下温度。正常情况下,小儿腋下温度为36~37摄氏度,傍晚比清晨略高。当孩子的饮食过多、哭闹或剧烈运动后,体温会轻微升高。如果孩子的腋温超过37.5摄氏度,就可以认为孩子发热了。
如果孩子的体温没超过38.5摄氏度,而且精神状态良好,家长就不必急着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可先用一些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试试。比如用乙醇擦浴,可选择浓度为75%的医用乙醇,擦之前先兑一倍温水。擦的时候不要反复擦同一部位,以免皮肤吸收乙醇而发生中毒;不要擦胸、腹部,免得体温下降幅度过大;也不要擦面部和会阴部,以免乙醇刺激眼睛和会阴部黏膜。除乙醇擦浴外,要让孩子多饮水;用热水洗脚,或用青蒿煮水洗浴等方法,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若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者孩子的体温虽在38.5摄氏度以下,却伴有烦躁、难受、激怒、呕吐等表现时,妈妈应带孩子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给孩子服下退热药后,家长常因为心焦而不停地给孩子测体温,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无论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体温都是逐步降低,而不是一下子回落的。一般来说,采取降温措施后半小时测一下体温,只要体温退到38.5摄氏度左右就可以了,之后体温会缓慢地降下来。若服用退热药后,孩子的体温一直没降下来,家长不要私自叠加用药(指加量服用同一种退热药或加服不同的退热药),而应寻求医生的帮助,进一步查找久不退热的原因。
此外,不宜给6个月以下的婴儿服用退热药。小婴儿一旦发热,只要多喝盐水和米汤水,体温一般就会慢慢降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服用退热药时,应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