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缺乏铁,血红蛋白就无法运输足够的氧气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肌肉。宝宝如果缺乏铁,可能会导致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对大脑也有损害。那么,如何让宝宝补充铁更有效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更容易缺铁呢?答案是肯定的。母乳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是宝宝的最佳食品。然而,母乳中铁的含量较低,虽然母乳中含有载铁蛋白,可以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但由于宝宝对铁的需求量较大,4-6个月的宝宝无法单纯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铁。
其次,宝宝生长发育迅速,这也可能导致宝宝缺铁。宝宝在4-5个月时,体重会达到出生时的2倍,1岁时会达到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也会迅速增加。铁是形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如果宝宝摄入的铁不能及时达到供求平衡,就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再者,宝宝如果出现牛奶过敏、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状况,会导致铁的消耗增加,吸收减少,引起缺铁。
那么,宝宝缺铁会有什么后果呢?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童的常见病,对宝宝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缺铁会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降低宝宝的抵抗力,容易患病。此外,缺铁会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贫血会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贫血会使宝宝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缺铁,无论是否导致贫血,都会对神经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那么,如何预防婴儿期缺铁呢?最重要就是把好喂养关。首先,尽量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最好延至12个月,也可以吃到2岁。虽然母乳中铁的含量比配方奶中要少,但是母乳中铁的吸收率高(50%),是牛乳(10%)的5倍,所以提倡母乳喂养。妈妈在孕后期及哺乳期都应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果发现自己贫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影响到宝宝对铁的摄入。
其次,及时添加强化铁的辅食对预防婴儿缺铁至关重要。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4~6个月后,需要陆续添加强化铁的米粉、肉泥、动物肝泥、动物血泥、鱼泥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最后,我想说的是,食物中的铁分两大类: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类、鱼类、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食品,它的吸收率高(10%-25%),而且在肠道的吸收不容易受其他食物成分的影响,所以是补铁的首选。非血红素铁主要来自大米、小麦、豆类等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2%-20%),植物中的草酸、鞣酸、茶碱、植物纤维等成分还会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在补铁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铁来源,以达到更好的补铁效果。
本文由snsnb.com提供文章来源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