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喝奶粉上火,许多妈妈会对此产生误解,认为这是孩子“上火”引起的。那么,孩子喝奶粉上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八宝网的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喝奶粉的宝宝,如果出现口臭、唇干裂、舌苔黄或舌糜烂、尿少、便秘、大便干燥、睡眠不安等症状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上火”“上火”,这是一种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说法。难道只有中国人“上火”?应该只有中国人“上火”,因为“上火”是中医的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的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但作为非学中医的人,我无法更深入地探讨,以免造成班门弄斧的嫌疑。中医所说的人体阴阳失衡,对应西医大致应该是内环境失衡或酸碱平衡或内分泌失调,而其原因不外乎是从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考虑。
内因主要包括脏器功能不全或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等。外因主要包括感染、营养不良、营养素缺乏、其他疾病状态、心情不好、睡眠不好、疲劳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确实见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同一种食物,A宝宝吃了没事,而B宝宝吃了却腹痛、腹泻——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的情况。由此可见,食物的营养效应是因人而异的。
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理应被消化到最后一步,即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并供人体所需。但有些食物,因为人体先天或后天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导致在肠道内被机体当作“外来物质”或“入侵者”,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甚至出现瀑布式变态反应。
可想而知,期间会有大量细胞参与,并产生大量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彼此交错在一起,战场也许一片混乱,从而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