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烦躁等症状。由于小儿的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细菌易于进入大脑神经系统。这种疾病通常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引起,如败血症,或者是由于中耳炎、头部外伤后感染,细菌直接进入脑膜。
儿童在起病时往往会出现高热,可以达到39℃以上,同时伴随剧烈头痛、精神差、乏力、食欲减退和呕吐频繁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小儿可能出现嗜睡、神志模糊、言语杂乱,不能正确辨别方向,抽风,昏迷等症状。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出现抽风和昏迷。
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小儿颈部僵硬,头向后仰,背部僵硬,整个身体向后弯曲,医学上称之为角弓反张。此时,小儿还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部分小儿皮肤上可能有出血点。
对于较小的儿童,由于囟门尚未闭合,骨缝可能会裂开,因此症状可能较晚出现。先出现发热和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症状,然后出现嗜睡、烦躁、易受惊吓、尖声哭叫、眼球固定,有时甚至用手打头,摇头。只有当惊厥症状出现时,家长才会注意到这些症状。
由于病变可能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能导致颅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和智力减退等后遗症。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然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要及时,剂量要大,疗程要够,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风,减轻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然而,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部分小儿可能会出现智力减退,另一部分小儿可能会出现失明、听力减退,这些情况可能会间接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因此,家长应积极预防这些疾病。
家长应加强儿童的营养,锻炼身体,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在脑炎流行的期间,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的小儿或成人。如果有感染,应尽早到医院治疗,治疗过程要彻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