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印象中,患缺铁性贫血的小孩大多瘦瘦小小,皮肤苍白。然而,今天在门诊遇到了一个看起来胖乎乎的小孩,却也查出了缺铁性贫血。孩子的奶奶拿着化验单表示不解:孩子平时既能吃又能睡,怎么会得贫血呢?
缺铁性贫血的根源是营养性铁缺乏,这是医学上的事实。然而,在过去,由于吃得不够或吃得不好,许多小孩都患有缺铁性贫血。然而,现在物质条件丰富,孩子想吃什么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缺铁性贫血呢?
事实上,除了少数因为先天不足,铁储存量不够外,大部分孩子的缺铁性贫血都是“吃”出来的。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吃”的恶根源已由原来的“缺吃少喝”,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偏食和不良生活习惯”。
即使吃得很多,由于挑食、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孩子饮食中的铁摄入不足,他们也可能出现铁的“营养缺乏”,从而引发贫血。有些孩子喜欢吃油腻和味道厚重的食物,因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肥胖,进而造成胃肠负担过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或由于过量喝冷饮、吃零食、暴饮暴食,造成胃肠疾病,进而影响了铁的吸收,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此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如许多孩子喜欢一睡醒就空腹喝酸奶、冻牛奶,吃巧克力、水果,还有的父母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孩子也跟着常常不吃早餐,都会影响铁的吸收。
为了增加对铁的吸收,可以在饭前喝一杯橙汁。然而,饭前饭后喝茶,却会大大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我国膳食中的铁主要为植物性铁,但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极低。因此,除了让孩子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外,通过铁强化食品补充铁质,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将易吸收的微量营养素铁,加入到日常食物(如酱油、面粉等)中,以增加食物中铁的含量,从而达到补铁的目的,这是经济、有效、简便的补铁手段之一。
对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我们推荐以下全攻略:警惕宝宝的缺铁信号,不要错过三个最佳补铁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