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由于气温较低,父母们通常会特别关注孩子的保暖问题,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忽视了孩子的其他身体需求。下面,我们为您列举了冬天孩子容易患上的一些疾病:
1. 小儿肺炎:这是一种在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常见,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和春季,以及气候急剧变化的时候。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还有气急、鼻翼扇动、脸色青紫、拒奶或呛奶,有时还伴随呕吐和腹泻。严重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颈窝及肋间随着呼吸而凹陷,甚至昏睡和反应迟钝。体温可能会升高到39℃-40℃,并伴有抽搐。预防方法主要在于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预防感冒等疾病,以减少肺炎的发生。
2. 尿布皮炎:这是指尿布覆盖区域的皮肤炎症。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孩子尿湿不易及时发现,加上阳光较少,尿布难以晒干,使得尿布经常摩擦皮肤,再加上新生儿和婴儿的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结构不密,表皮角化发育不全,因此碱质容易渗透表皮屏障,刺激皮肤,造成臀部、大腿内侧及生殖器部位发红变糙,出现斑丘疹或疮疹,甚至糜烂、透液、溃疡。防治尿布皮炎并不困难,主要方法是勤换尿布,使用爽身粉,以及预防感染。
3. 小儿头盔综合征:这是一种由戴在头上的保暖头盔引起的疾病。由于塑料头盔的透气性较差,挡风的有机玻璃透明度不佳,容易导致缺氧,使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儿童头盔不宜长时间戴用,头盔上的玻璃罩子也要保持清洁和良好的透明度,定时让孩子摘下头盔做几次深呼吸。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孩子去医院治疗。
4. 新生儿硬肿症:这是一种皮肤和皮下脂肪发硬和水肿的疾病。它可能由受冷、饥饿、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也可以单纯由受冷引起,被称为新生儿寒冷冻伤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体温不升、不哭或哭声微弱;不吃,呼吸微弱;硬肿先出现在小腿、大腿外侧,以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心律常由快变慢;尿少甚至尿闭。重症者可能会发生弥漫性心管内凝血和休克。家庭预防方法主要是提高室内温度,最好是达到20℃以上。
5. 小儿脱水:这通常是由使用电热毯引起的。婴幼儿正处于发育期间,身体代谢旺盛,对能量的需求相对较高,而水是参与身体代谢的重要成分。婴幼儿对缺水的耐受性比成人差,因此更容易出现脱水。电热毯由于加热速度快,温度也高,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婴幼儿不显性脱水量增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呈轻度脱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