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关于省会女孩张利先心病患者的报道引发了省会读者的爱心潮,同时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先心病。专家指出,先心病或先天性心脏畸形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治疗宜早不宜晚。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儿科主任张密林表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新生儿达到7‰—8‰。近年来,儿童先心病患者增多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女性在孕期不注意保护,宫内感染以及外部环境的不良刺激也可能成为诱因。如果孕妇在妊娠前三个月被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柯萨奇病毒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较高。
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患儿,通常会有喂奶困难、营养不良的表现,且易反复感染肺部。如婴儿出现上述症状,父母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具有特殊的心脏杂音,通过胸部X光片或超声心动图,一般不难诊断。
虽然有些家长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做手术对身体恢复不利,但张密林指出,先心病一般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学龄前儿童期是施行手术的合适年龄,严重的在婴儿期即应施行手术。
在治疗的同时,家长的悉心护理也很重要。家长应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热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换衣裤。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内二科主任医师王震提醒,患儿应少食多餐,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饮食尽可能多样化,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