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小儿肠炎的发病人数也逐步增加。小儿肠炎是由各类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道内感染,其中以细菌性肠炎最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轻型小儿肠炎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大便次数增多、水分增多,呈现稀便、蛋花样便、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可能伴随溢乳、呕吐和食欲不振,但并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数情况下,小儿肠炎患者可在数日内自行恢复。
然而,重型小儿肠炎除肠道症状外,还可能伴随明显的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出现惊厥、昏迷、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危及生命。
有些患儿如果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可能会转为迁延性或慢性,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餐饮具、食物等途径进入消化道,因此,注重入口卫生,是预防小儿肠炎的关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饮食喂养方面,家长应确保食物新鲜干净。夏季气候炎热,食物容易受到苍蝇污染,家长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喂养习惯,确保食物的新鲜干净。生冷果蔬应在仔细清洗后再给小儿食用,避免在密闭容器内存放熟食,长时间放置的熟食、奶制品必须经过有效加热消毒后才能食用。牛奶应煮沸5分钟以达到消毒效果。
其次,在讲究卫生方面,家长应保持餐饮具的清洁无毒。有些家长不注意餐具、奶瓶、奶头的及时清洗消毒,容易导致细菌污染,引发小儿腹泻。因此,家长应养成饭后、奶后立即洗刷餐具、奶具的习惯,并且要生、熟炊具、容器分开使用,定时煮沸消毒餐饮具,每次煮沸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再者,在科学使用冰箱方面,家长应防止“冰箱菌”的侵袭。夏天,许多家庭习惯把食物直接放在冰箱冰镇后直接食用,也有人误以为冰箱内的食物不会变质,将放在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拿出来不予加热直接食用。实际上,冰箱并非真空环境,也存有许多细菌,极易污染食物。因此,对要直接食用的瓜果蔬菜在冰箱内必须以密闭方式保存,对在冰箱里暴露存放的熟食一定要煮沸加热才能食用。冰箱还应定期保洁,生、熟食分开放置。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最后,在巧用食糖方面,家长可以避免细菌污染。食用白糖在储存、运送和销售过程中常不能保证清洁干净,如直接加到牛奶、豆浆、饮料中饮用,就会导致肠道细菌感染。因此,自制冷饮时,对散装食糖可先用开水融化再经煮沸后使用。食糖应在煮奶前加入,以使糖和奶同时煮沸消毒,免除细菌污染。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