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后可能会有痰,但有时咳不出去,孩子会吞下痰。那么,痰咽下去会怎样呢?虽然痰里会附着细菌,但吞下痰对健康人并无大碍。痰的主要成分是脓性分泌物,是白细胞吞食病菌后死亡的“尸体”。虽然痰中细菌或病毒的含量不少,但并非主要成分。而且痰液中的细菌到了胃肠道,绝大多数也会被胃酸干掉。因此,对于健康人来说,吞痰并不会有大的危险。
然而,痰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如果吃到肚子里,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都会被胃酸干掉,但仍然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可以存活下来,到达小肠后可能会引起肠胃疾病。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痰里可能会有结核杆菌,结核杆菌的耐受力很强,不会被胃酸杀灭,如果不小心被吃下去,容易感染肠胃,还会造成胃、肠结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把痰吃下去。
感冒时,孩子把痰咽下去的后果可能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损伤的黏膜侵入血液中,然后通过血行感染其他地方,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舒服等症状。因此,感冒时最好把痰咳出来。如果咳不出来,可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服用化痰药或者做雾化。
对于不会咳痰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拍痰的方法帮助宝宝排出痰液。拍痰的三种姿势分别是坐姿、侧躺和趴姿。坐姿下扣拍击脊椎两旁的上背部,利用重力原理,引流上方支气管痰液至主气管。侧躺姿时扣拍腋窝下肋骨,利用重力原理,引流中间支气管的痰液至主气管。趴姿时,在孩童腹部放个枕头,让臀高头低的趴姿。扣拍肩颊骨尖端下方位置,利用重力原理,引流下方支气管痰液至主气管。
拍痰的时间与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随时观察宝宝呼吸及肤色变化。拍的速度影响拍痰效果,每秒2下效果最好,每个部位拍3~5分钟,每天可以拍3~4次。注意,只有上图中绿色的部位可以拍,红色区域禁拍。叩拍时要温柔、轻巧,用腕关节自然活动的力量有节奏地叩击,叩拍的声音为空心音而非实质音。若是正确操作,叩拍是无痛性的。
首先,要找到有痰部位,用耳朵靠近宝宝胸部,仔细听他的呼吸声,一般如果听上去有咕噜咕噜等一些听上去像堵住的声音,就是痰的位置。然而,痰声有时不如想象中那样容易判断,建议父母先带宝宝看小儿科医师,在确定痰液的位置之后,再为宝宝拍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