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部分患者的病症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水疱,极少数患者可能并发无菌性心肌炎、大脑炎、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脏病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死亡。那么,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四种:1.通过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玩具、毛巾、餐具等;2.通过病毒感染的呼吸道气溶胶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3.通过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4.医院门诊等场所的交叉感染。
那么,如何判断儿童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症状可持续4到5天。手足口病患者的口腔黏膜会出现水疱疹,一般无痛痒感,治愈后不留痕迹。口腔内部可能出现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影响食欲。手足等远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或疱疹,疹子发痒,红斑在5天左右由红转暗,然后消散。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普遍,在罕见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服用维生素B2、C以及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在发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饭前便后可以用盐水或温水漱口清洁。
此外,要预防手足口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室内通风;2.餐前、餐后、便后以及解决婴儿尿布或其他被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后,应及时清洗双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适度用卫生纸遮口鼻,并立即洗手消毒;4.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应经常彻底清洁;5.对于已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建议病愈后再复课,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建议病愈后再去人多的地方;6.注意保持儿童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人体抵抗力;7.托幼所、学校等场所应做好晨间常规体检,发现疑似患者应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