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八岁女孩患上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艰辛历程。这对心急如焚的父母,在前两年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套房子,并进行热烈的装修。然而,在去年的三月中旬,女儿突然感冒,他们给孩子服用了扑炎痛片和一片感康。
然而,没过多久,孩子开始抱怨肚子痛和关节痛,他们发现孩子的四肢和臀部出现了紫红色且高出皮肤的斑块。起初,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病的严重性,于是去了皮肤科就诊,最终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过治疗,腹痛和关节痛等症状在几天后消失了。然而,三周后孩子的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和蛋白质的异常,经过住院治疗,紫癜得到了基本控制,但肾脏情况却不太理想。
出院后,孩子一直服用中药,至今已经五个月了。期间,每周的尿常规要么无血尿,但蛋白质一个“+”,要么血尿两个“+”,蛋白质“±”,也有三次转阴,但都不是连续性的,偶尔还会出现两三块紫癜。女儿吃了这么多中药仍然反反复复,始终断不了根,作为父母,真是既心疼又心急。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免疫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和肾炎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往往伴有低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本病好发于儿童,90%以上的患者初发年龄小于10岁,多发生于2~8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春秋两季居多。起病前患者中大约30%~50%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本病病程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大多会自然痊愈,但容易复发,复发人数约占1/3。
不幸的是,约30%~60%的病例有肾脏受损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起病一个月内,常表现为镜下血尿(指尿红细胞数目超过5个/高倍视野),或少量蛋白尿。事实上,过敏性紫癜患儿几乎均有尿酶改变和肾脏病理改变,是儿童期间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然而,过敏性紫癜肾炎目前并无特别的治疗方法,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有些患儿肾脏病变常常较为迁延,可持续数月或者数年,这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少数病例还会发展为持续性肾脏疾病,个别病例甚至发生肾功能不全。因此,对部分临床表现较重,病程较长的患儿可考虑肾穿刺活检。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否需要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无普遍接受的统一明确的治疗方案。过去认为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即可。新近某些长达数十年的随访资料提示,部分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远期预后不佳,发生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比例高达20%,甚至某些临床症状完全恢复的患儿,肾脏组织学损害也可持续进展,数年后进展为儿童终末期肾脏病,从而提出干预治疗的必要性。
作为家长,首先要有耐心,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注重随访,并做好孩子有可能病情恶化的心理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肾穿刺活检,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特别要强调的是,女性患儿成年后妊娠时,更应注意检测和随访。
其次,寻找诱因,排除过敏原。过敏性紫癜病因复杂,引起小血管免疫反应的致病因素可能有感染、食物、药物、花粉、螨虫等,当然也有一些病例找不到明确的致病因素。因此,比较有效而又省钱的方法是,细心观察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以及饮食情况,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包括可疑的食物如牛奶、海鲜等,可疑的药物如小儿常用的退烧、止痛药等,争取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