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来,阳光虽然温暖,但空气干燥,导致在温室中生活的宝宝出现缺钙甚至轻度佝偻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宝宝骨骼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次,宝宝很少外出活动,缺乏阳光照射,导致钙质摄入不足,最终导致钙流失严重,供应不足。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积蓄和保养的重要阶段。此时进补,既能节省投资,又能快速见到效果。而在补钙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先补充维生素D。
都知道,维生素D(简称VD),钙、磷是维持骨发育、营养、骨形态的物质基础,它们缺乏可使骨钙化不良而发生佝偻病。因此,VD、钙、磷及其代谢出现障碍,是佝偻病发病的生物学原因。VD不仅是一种维生素,也是一种激素类物质,它与其他维生素不同,人体自身可合成。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以合成VD3,它是一种激素的前体,在体内经肝脏、肾脏中的酶羟化后变成一种活性的物质。来调节体内的钙磷水平,正是由于VD的这一特点,使佝偻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在北方地区,由于天气较寒冷,人们特别是小儿户外活动较少,日光照射不足,从而使VD的自身合成减少。因此,在冬季合理补钙非常重要(确切地说是补VD)。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宝宝缺钙往往是维生素D缺乏的结果,因为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受到维生素D的控制。吃下的钙要想被吸收,必须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佝偻病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因为缺钙,而真正的内因是维生素的缺乏。所以补钙还要先补充维生素D。
给宝宝补充维生素,最常用的就是吃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另外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因为紫外线可以促使皮下的维生素D3原合成维生素D。
那么,怎么晒太阳最补钙呢?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有太阳的情况下每天晒半小时左右。冬天的阳光,不仅和煦暖人,使人感到周身舒适,心旷神怡,而且常在冬阳下行“日光浴”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良方。紫外线的照射可促使人摄入的钙更有效地吸收,利于骨钙的沉积。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是一种“天然消毒剂”,冬天晒太阳补钙胜似吃补药了。晒太阳的第一个黄金时段,上午9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冬季晒太阳应在上午6时至9时。这时的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为主,是一天中阳光中的紫外线A光束增多,是储备体内“阳光荷尔蒙”——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12时至下午4时)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此时不宜晒太阳。
带宝宝晒太阳补补钙,爸妈要懂得根据阳光的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要保证不会晒伤宝宝皮肤,每天一到两个小时左右。冬天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是阳光中紫外线A光最为丰富的,能够促进钙磷吸收,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晒晒太阳,对于宝宝的钙吸收和阻止钙流失很有帮助。而夏天阳光强烈,可以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这里介绍一些富含钙的食品:乳类与乳制品:牛、羊、马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冰激凌。鱼虾蟹类与海产品: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肉类与禽蛋:羊肉、猪脑、鸡肉、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猪肉松等。豆类与豆制品: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100g豆腐干可补充200mg钙)、豆腐皮、豆腐乳等。蔬菜类:芹菜、油菜、胡萝卜、芝麻、香菜、雪里蕻、黑木耳、蘑菇等。水果与干果类: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杏脯、桔饼、桃脯、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花生、莲子等。
妈妈在日常烹调过程中,还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如食物应保鲜贮存;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造成钙的流失;菜应先洗后切,不宜切得过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调时间不要太长。
我们都知道,钙对宝宝非常重要,充足的钙才能保证宝宝骨骼的发育,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但很多年轻的父母并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宝宝缺钙。那么,怎么知道宝宝是否缺钙呢?新生儿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一般情况下,从出生后15天起,就应该开始补充鱼肝油,以预防宝宝佝偻病的发生。
喂养小窍门——如何让宝宝茁壮成长。为什么严格按照教科书来喂宝宝反倒长得不好?为什么宝宝吃得饱饱的还是会缺钙?原来是你没“听”清宝宝的需要。让专家来告诉你的这些喂养小窍门,定能让你的宝宝茁壮成长。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