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一种由于食物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不能充分利用、疾病影响等原因导致的营养缺乏症。这种病症会导致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等症状。有一部分宝宝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是挑食厌食等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着宝宝的正常发育。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出宝宝是否营养不良呢?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体格测量。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第二部分是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第三部分是消瘦。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蛋白、血清氨基酸、生长激素水平等检查。
血清蛋白中,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0小时)、前白蛋白(半衰期1.9天),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半衰期2天)和转铁蛋白(半衰期3天)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不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血清氨基酸中,牛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降低,而非必需氨基酸变化不大。
其他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活力均下降,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通过以上的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宝宝的营养状况,判断是否营养不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