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每天需要摄入各种荤素食物,如鸡蛋、粥、烂面、碎菜等。有些家长习惯于用菜汤、肉汤或鸡汤淘饭喂孩子,他们认为汤中的精华比肉更有营养,且喂食方便。但这样的习惯好吗?今天,小编来告诉你真相。
这样的饮食方式可能导致孩子营养不良。青菜、荠菜、花菜等蔬菜汤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B2和尼克酸,这些维生素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然而,蔬菜的茎叶含有疏通大便、调理肠胃功能的粗纤维。如果只喝汤不吃茎叶,会导致肠蠕动减慢,大便不通畅,影响消化功能,进而影响食欲。此外,蔬菜茎叶中还含有其他未溶于汤中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肉类中的肌酸、肌酐、嘌呤碱等含氮化合物,能在汤中溶解,这也是鸡、肉汤美味的来源。它们具有刺激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并含有少许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铁等营养素。而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和蛋白质,汤中的含量很少。因为蛋白质在煮汤时会凝固,只有很少一部分水解为氨基酸溶在汤里,绝大部分的蛋白质还留在肉块中。如果只喝汤不吃肉,孩子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
因此,为了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增进食欲,鲜美可口的汤要喝,厚实的肉质更要吃。辅食并不“辅”,从6个月开始,需要逐渐给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的食物,这些食物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为辅食。虽然称为辅食,但实际上对于6个月之后的宝宝来说,与乳类食品一样不可缺少。
辅食不仅可以补充乳中营养素的不足,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消化功能。辅食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以及软饭、烂面、切成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添加辅食的顺序为: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和水果汁/泥、动物性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松等)和豆类。建议动物性食物添加的顺序为:蛋黄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建议从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至9个月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2个月以后,大多数宝宝可逐渐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