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2024-03-09 14:25:40 作者:sn_lsjx 153人浏览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脐疝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宝宝得了脐疝,我们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一定要采取措施及时治疗,切勿耽搁宝宝脐疝的最佳治疗时间。因为脐疝很容易在腹压升高的时候发作,而宝宝太小管不住,腹压升高是很难避免的。如果得疝气时间长了,不仅孩子会难受,还会有很多危险。那么什么是脐疝呢?脐疝宝宝主要通过脐带及胎盘实现与母体营养的交换。出生之后脐带即被结扎剪断,留下残端,随着脐带的自然干瘪、脱落、愈合,形成肚脐。

一些小婴儿由于肚脐两侧腹直肌及前后鞘发育尚未完成,而出现一个薄弱的环。当哭闹、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时,腹腔内小肠等腹腔脏器就由脐环处向外突出。一般“小包包”的直径为1-2cm,腹腔内压力越高,凸起就越大,表面的皮肤也越紧张,有时呈本色透明状。孩子安静了或家长用手轻轻摁压时,“小包包”就会缩小或还纳回腹腔,摁的时候还可听到有“咕咕”的肠鸣音,这医学上即被称为“脐疝”。

脐疝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缺陷,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周内。脐疝患儿一般无痛苦状,多数在洗澡或换衣时才被无意中发现。脐疝是怎么引起的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脐环未闭或脐环周围瘫痕组织薄弱导致脐疝形成;而成人脐疝多为后天因素促成,如妊娠、腹水、腹部肿瘤、过度肥胖等原因,导致脐部周围组织薄弱,抵抗腹腔内压力上升的能力下降所致。

婴儿脐疝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脐疝治疗方法1、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①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②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