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中医对秋季气候特征的描述,也是秋季常见的气象现象。秋燥会引起人体各种反应,也被称为“秋火”。由于孩子的皮肤较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通过皮肤、肺以及肾脏丢失的水分更多。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就容易出现“秋火”。
那么,宝宝在秋季出现“秋燥”有哪些症状呢?
1、皮肤干燥:宝宝的皮肤娇嫩,对外界的变化难以适应,一旦天气变得干燥,皮肤就容易脱屑、起皮、皲裂。
2、口腔干燥:宝宝的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引起龋齿或其他口腔感染,如化脓性腮腺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
3、烂嘴角:医学上称为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有时会出血。
4、喉咙疼痛:喉咙干燥是秋季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喉咙肿痛、嗓子沙哑。
5、流鼻血:空气干燥,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腔容易干涩发痒,这时有些宝宝可能会挖鼻孔,用力过大就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破裂,引发鼻出血。
6、便秘:天气干燥,便秘宝宝的人数就会增加。长时间排泄不畅,会使粪便干燥、郁结,排便时非常痛苦。
那么,如何让“秋燥”远离宝宝呢?
1、保证孩子的生活规律,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睡懒觉。
2、可适当采取一些增湿措施,比如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植物、悬挂湿毛巾或安装加湿器,也可以在卧室内放一盆水或者在地面上适当洒些水。注意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稳定孩子的情绪,避免因躁动或哭闹等不稳定情绪而产生心火,灼烧津液,使口舌干燥。
4、采取少量多次饮用的方式,让孩子适当多喝水。白开水是最佳选择,也可适当多饮淡茶、豆浆、牛奶等饮品;还可让孩子多吃一些水分含量多的蔬果,如生萝卜、梨、葡萄、番茄、香蕉、百合等等;要尽量少吃过咸、过甜以及烧烤类食品,以免导致阴津进一步耗竭,徒生内热内燥。
5、饮食清淡,适当地多吃些粗粮杂豆,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等,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葱、韭菜、花椒、蒜、姜、辣椒、油炸食物等。
6、秋燥综合征初期的孩子,可用桑叶、菊花各6克,加芦根、梨皮各15克,煎水服用。
以上就是关于秋季宝宝“秋燥”的一些常见症状和应对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