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指南:常见知识全面解析

2024-04-18 08:46:21 作者:sn_lsjx 120人浏览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源生育帮

早产宝宝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新父母的细心护理。那么,对于早产儿,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基本常识呢?如何进行护理呢?

早产儿常见的一些知识:

1、及时衡量发育指标

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矫正月龄(实际月龄减去早产月份,如早2个月出生则减2),用头围、体重、身长三项指标,及时衡量宝宝的发育速度是否合适。刚出院时,最好一两周就要复查一次;若宝宝生长稳定,出生2个月后,可改为一两个月复查一次。矫正月龄达6个月时,要加入对行为发育的评估,看看宝宝对外界刺激,如声音、移动物体是否有反应;10个月时,检查其爬行和运动协调能力,预防脑瘫。1岁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主要观察语言发育和运动发育;2岁后可每半年复查一次。

2、科学喂养

对胎龄小、体重低的早产儿来说,纯母乳喂养可能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因此,在耐受母乳喂养后,最好添加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可以将其加入母乳中,调和后喂给孩子。矫正月龄到4个月时,可以给宝宝添加米糊等碳水化合物,这有助于增强饱腹感,睡得安稳。矫正月龄达五六个月时,可以加蛋黄、肝泥等。需要提醒的是,纯吃母乳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要注意适当补充一些肝泥、肉泥等,严重时补充铁剂。

3、合理看护

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的正常发育。在出生后,可以让宝宝多练习俯卧,训练抬头;校正月龄达4个月时,可以练习翻身、坐;校正月龄达6个月,训练爬行;12个月时,开始学习站立。还可以帮助宝宝平躺在大球上,前后、左右、顺、逆时针摇晃大球,以增强宝宝的平衡能力。

4、早产儿体重标准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5、早产宝宝的护理温度

早产的宝宝那就要相当注意了,要爸爸妈妈密切观察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

6、喂食方式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给充足的营养。母乳易于消化,营养均衡,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宝宝应尽早哺乳。不少早产妈妈没有办法给早产儿第一口奶,也没有办法和早产儿待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妈妈可自行将母乳挤下来,由家人带给专业医护人员喂给早产儿。如过没办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应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少食多餐,由稀到浓,由少到多,尽量根据宝宝的作息时间予以喂养。

7、喂食特殊配方的奶粉

早产儿专用奶粉,可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对早产儿的生长有益。

8、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早产儿对环境的温度和变迁一样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调适不佳而致病。

9、做好定期的检查

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大脑超音波、营养咨询及接受预防注射等。

10、与医师保持联系

以便随时咨询原来负责照顾宝宝的医师对其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在处置上比较得心应手;如果换别的医师,对宝宝是不利的。

11、熟练掌握幼儿急救术

如吐(呛)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紧急处理。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