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024-04-18 08:58:30 作者:sn_lsjx 117人浏览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由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很多父母可能不了解新生儿如何患上败血症,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新生儿败血症的源头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不成熟。脐部未愈合时容易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此外,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薄嫩,易破损感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较弱的情况下,血清补体浓度低,白细胞的调理、趋化及吞噬等功能均较差,这使得新生儿在细菌侵入时,机体局限能力不足,容易扩散发展成为败血症。由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这类免疫球蛋白浓度低,易得埃希菌属(大肠杆菌类)感染。同时,分泌型IgA低也使得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病菌并能经此侵入血流。

其次,病原菌的种类因地区而异。在欧美国家,40年代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占优势,5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0年代以大肠杆菌占优势,70年代以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成为最多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次之,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也颇重要。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成为美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在我国,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Lister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GBS虽有报道但不多。

最后,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出生前(宫内)、出生时(产道)和出生后。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母有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胎儿。产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分娩时,如产程长、羊膜早破,细菌由产道上行污染羊水,胎儿吸入或吞下后感染;或因助产过程消毒不严而引起感染。出生后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常见的是细菌经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侵入,尤以脐部为多见。产后感染发病多较晚,常在生后3天或更晚出现症状,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吃奶减少吸吮无力、哭声低微如“猫叫”、体温不升,手足发凉、全身软弱四肢少动、反应低下、昏昏欲睡、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体重不增、休克等。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