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和鉴别母乳性黄疸?

2024-04-24 08:34:40 作者:sn_lsjx 20人浏览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会出现黄疸,通常在2~4周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这些婴儿的状况良好,没有溶血或贫血的表现。黄疸通常持续3~4周,然后在第二个月逐渐消退,但少数可能需要10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退。如果在黄疸期间停止喂母乳3~4天,黄疸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如果再次开始喂母乳,黄疸可能不会再次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也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20%~30%。这也是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这种病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能需要治疗。因此,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该引起重视。

那么,如何诊断和鉴别母乳性黄疸呢?首先,需要排除病理性黄疸。目前,还没有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来确诊母乳性黄疸,主要通过排除法。首先,需要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

其次,需要具有母乳性黄疸的特点。黄疸通常在3~8天出现,且为轻、中度黄疸。停喂母乳后,黄疸会很快消退。部分患儿再次喂母乳后,黄疸可能会再次出现,但通常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

在鉴别诊断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

1. 早发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及其他皮下出血:此时红细胞遭破坏,使胆红素增加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越大,皮下出血越多,黄疸越重,且持续时间越长。根据血肿等可以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2. 药物引起的黄疸:催产素引产分娩是引起高胆常见的原因。母亲使用安定、异丙嗪、新生儿使用水合氯醛等药物也会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可以根据用药史与母乳性黄疸进行鉴别。

3. 半乳糖血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引起。血半乳糖浓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母乳喂养2~3天出现黄疸,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相似,但4~6天后肝脾肿大,常伴有呕吐、腹泻、精神不好,体重不增或下降。如果不停止喂奶,病情会迅速加重并合并感染,导致死亡。慢性者可能会出现肝、肾损伤、白内障、智能低下。通过筛查或做尿还原糖试验或酶活性测定可以进行诊断,与母乳性黄疸不难鉴别。

4. ABO血型不合:黄疸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但多数在出生2~3天出现后迅速加重,4~6天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34μmol/L(20mg/dL)。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出现核黄疸。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孕妇O型血,胎儿A或B型血。实验室血型免疫抗体三项试验或仅释试验阳性即可诊断。

5.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除红细胞形态和网织红细胞异常外,G-6-PD测定值低下可以进行诊断。

6. 新生儿败血症:这种病的症状无特征性,常见精神差、吃奶差或拒食,黄疸加重等。当黄疸是惟一的表现时,需要与母乳性黄疸鉴别。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感染疾病的发展有关。

7. 胆汁黏稠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大量溶血后胆总管由黏液或浓缩的胆汁淤积造成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黄疸不退。与母乳性黄疸易鉴别,但有时黄疸不太严重,尿便颜色无改变时,则与母乳性黄疸不易鉴别。此时可以用小剂量强的松3天,若黄胆明显消退,提示疸汁淤积。

8.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在新生儿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因肌张力低、肠蠕动慢而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延长,甚至发生便秘而影响胎便排出。致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而加重生理性黄疸,加上患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成熟延迟,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与母乳性黄疸相似。因此,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无论有无伴随症状,在未开展甲低筛查的地区,应做甲壮腺功能检查以确诊。

话题: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