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53岁的陈先生,患有脂肪肝,还特别容易感冒。
为了提高免疫力,陈先生服用了一款进口复合维生素。
吃了一周后不见什么效果,陈先生决定加大剂量,从原来的1天1颗,加大到1天8颗。
半个月后,陈先生因过量服用维生素,患上药物性肝炎,导致肝衰竭。
盲目补充营养不在少数因服用营养品不当,而出现健康问题的案例,不在少数。
例如,北京28岁的冯女士,发现脸上长了许多色斑。
听朋友说,服用维生素E可以淡化斑点,还可以抗氧化,对皮肤有很多好处。
便开始服用维生素E,但服用两个月后,却发现色斑没有明显的改善。
冯女士怀疑,是自己吃的量太少,于是增大了服用剂量,坚持每天服用。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感觉到头晕晕的,看东西也模糊不清。
到了医院咨询医生后,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维生素E服用过量,导致的副作用。
维生素E确实有抗氧化,美容淡斑的作用,但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科学合理地补充。
如果像冯女士这样,盲目地加大剂量服用,就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维生素E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超量服用,可能会导致毒素在脂肪中蓄积。
进而出现中毒症状,例如肌无力、恶心、腹泻以及像冯女士这样出现的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其实,像陈先生和冯女士这样“病急乱投医”,跟风购买营养补充剂,盲目服用保健品或者轻信民间保健偏方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样的行为,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短期上,可能让人难以察觉。
若是长此以往,当毒性在身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营养素过量补充的危害维生素分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前者如维生素B、C等,服用后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过量服用后的毒性较小。
而后者有维生素A、D、K、E等,补充过量的话,会在脂肪组织中蓄积,滥用维生素会影响机体的正常机能,甚至造成中毒。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几类脂溶性维生素,过量补充的危害:
1、维生素A
都知道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夜视力,导致夜盲症,还会导致皮肤干燥、皮脂腺及汗腺角化、毛囊丘疹等皮肤问题。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过量补充维生素A会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
急性毒性产生于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大量的维生素A,早期症状是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觉模糊、肌肉失调等。
当剂量更大的时候,会出现嗜睡、厌食、反复呕吐等症状。
2、维生素D
维生素D,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的矿物质异常。
婴儿缺乏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成年人缺乏维生素D,则可能引起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但过量摄入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
维生素D中毒症状包括:食物缺乏、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热、血清钙磷增高。
以至发展为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
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3、维生素K
维生素K,是一种负责产生凝血因子的脂溶性维生素。
它由小肠内的细菌产生,并可以在绿叶蔬菜,肉类和乳制品中获取。
维生素K过量的主要症状,与消化系统相关。
可能会感觉恶心或想呕吐,腹泻也很常见,这是身体尝试排出多余维生素K的表现。
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果维生素K摄入过量,有时会发展成黄疸病(与肝功能不良有关的皮肤变黄),皮疹,炎症和血液铁水平低等问题。
精准营养的重要性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穿不定制的衣服也很美,在药店买些保健品也能够补充营养。
所谓的精准营养,对普通老百姓的意义有那么大吗?
营养对于健康,关键在于适量、均衡,营养缺乏和过量均有害健康。
我们每个人的基因、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对营养的需求的不同,不能盲目补充。
而要经过检测和评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药店销售的保健食品,是基于人群需求设计的营养品。
如果我们盲目选择,有可能我们自己最缺的营养素没有补上。
而本身通过膳食摄入充足的一些营养素,则补充过量,达不到均衡营养和维持健康的目标。
那么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需要补充什么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基因检测,需要膳食调查,还需要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
通过多维度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估精准营养需求。
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会影响营养素的代谢效率,进而对健康产生危害。
例如,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和肾脏对钙的重吸收。
基因多态性,还会影响营养品的选择。
比如,在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相关基因中,1α羟化酶(CYP27B1)基因异常时,优先考虑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异常时,优先考虑补钙。
有些基因异常,还会影响营养素的需求量和补充形式。
例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需要补充不同剂量的叶酸,有时甚至还需要补充活性叶酸。
如何实现精准营养?实现精准营养落地,或者是要提供营养定制服务,至少有两大方面的难题要解决。
一是营养需求的精准评估,二是营养品的个性化供给。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公司开展了,个性化营养品定制服务。
在美国和日本,都已经有了做得比较成功的,个性化营养品定制公司。
近几年国内,也开始兴起基于基因检测的,个性化营养品定制。
主要是通过基因检测和生活方式调查,收集用户的基因数据、身体状况数据、膳食营养摄入数据、生活习惯数据等等。
经过智能健康评估、系统综合评估,得到用户哪些营养素存在缺乏风险,应该怎么补充,完成对用户营养需求的精准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营养品的搭配(营养素的种类和剂量),通过柔性供应链和智能制造系统,来实现“千人千方”的个性化营养品定制。
最终,将生产完成的个性化营养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
个性化定制营养品的特点营养素不能盲目补充,精准营养,是以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为目的。
建立在科学评估,营养干预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同个体的营养需求差异,定制的全面和动态的营养解决方案。
帮助人们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充,规避营养缺乏和补充过量的风险,实现有效的健康管理。
生育帮版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