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的降临,让宝爸宝妈又激动又开心,但有些新手爸妈缺乏经验,面对新生儿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既担心又害怕。别慌!生殖医学中心医生为您一一解答。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2~4日出现体重下降,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这是由于生后初期排出胎便,进食少、睡觉多、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而导致的暂时性体重下降。
只要保证按需喂养、乳汁充足,4日后体重回升,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家长不必忧虑。若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者恢复过慢,要及时就医查找原因。
2.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日出现黄疸,一般在4~5天达高峰期。这是由于体内过多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代谢产物胆红素而导致。因新生儿肝功能尚不成熟未能及时将胆红素代谢出体外,引起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导致皮肤粘膜黄染的现象。
若小儿进食排便正常,不伴任何不适或病理症状,一般不需治疗,10~14天后(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会自行消退。若黄疸出现早(<24小时出现),持续时间长(>2周),黄疸退而复现,新生儿精神差、吃奶差等,注意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需及时就医。
3.乳房肿大
新生儿出生后3~4天出现乳腺肿大(男女都可出现),甚至泌乳。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孕激素和生乳素的影响,一般持续2~3周自然消退。注意千万不要挤乳头,以免引起感染,危及生命。
4.假月经
新生女宝宝一周内出现 “月经”、“白带”,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而导致。胎儿娩出后,不再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体内的雌激素会逐渐减少,致使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出现白色分泌物及少量出血。一般2~3日即消失,一般不必处理,保持清洁即可。
5.溢奶和吐奶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胃的喷门括约肌较幽门松弛,饱餐后容易发生溢奶,应避免空气咽入,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竖抱起轻拍背部数分钟使气嗝出,必要时可抬高上半身。
吐奶与溢奶不同,吐奶可以是一般性呕吐或喷射性呕吐,甚至从鼻孔中喷出,量较多,呕吐时间不一定都发生在吃饱之后,问题比较复杂,需及时就医。
6.螳螂嘴和马牙
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部有较厚的脂肪层,使颊部隆起,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动作的进行。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颊脂体会逐渐消失。
婴儿出生不久,牙龈粘膜出现白色韧性小颗粒,类似牙齿组织,俗称 “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于出生后数周到数月消失。千万不能强行挑破“螳螂嘴”和擦破“马牙”,以免引起感染。
7.粟粒疹
新生儿的前额、面颊和鼻区有很多细小黄白色丘疹,略高于皮肤表面,周围无红晕(若是小脓疱,周围有红晕)。
这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尚未发育成熟,皮脂腺堆积所引起,不需要任何处理,一般于2~3周后会逐渐消失,只需保持面部清洁即可。
8.新生儿红斑
新生儿红斑常在生后2~3天出现,原因不明,可能因为肠道吸收某种致敏原而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鲜红色红斑,可融合成片。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一般十天内可自愈,不需特殊处理。
9.新生儿青斑/蒙古斑
新生儿青斑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见,偶见于股侧、面部,呈灰青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边缘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无皮肤凸起。
一般无需治疗,常于5~7岁自行消退且不留痕迹,偶有持续至成年甚至扩大。泛发性长期不退者,可行激光治疗。
10.生理性脱皮
新生儿脱皮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表现为全身皮肤角层干燥、脱屑、裂纹、褶皱处脱白皮,不伴有炎症、瘙痒,部分干燥皮肤会伴有裂口。
这是新生儿皮肤正常的代谢过程,不需要进行治疗,可使用婴儿保湿霜保湿,避免使用沐浴露、肥皂,以免加重皮肤脱皮现象。
生殖医学中心医生提醒:
新生宝宝常会出现的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有些家长误以为是疾病,过于紧张甚至给予不适当的处理,反而会适得其反。当然,还有一些异常现象属病理状态,如果爸爸妈妈们不能识别,还是要及时就医哦!
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