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中心科普听力障碍是我国残疾率最高的疾病。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3/1000。由于出生后宝宝的语言系统尚未发育,很难通过日常生活及常规体检发现听力障碍,往往等到孩子一两岁时,才发现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这时再进行听力检查就已失去最佳诊疗时机!
一、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在新生儿出生后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施的专项检查之一。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部分新生儿的听力异常。
二、听力障碍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危害?
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声音刺激和语言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1-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由聋致哑,也就是俗称的“十聋九哑”;轻度的听力障碍儿童听觉敏锐度受损,表现为构音不清,注意力涣散等。
总之,听力障碍会导致孩子的社会适应及学习能力受损,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及生活质量。
三、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宝宝,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前得到科学的干预,保障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让孩子能顺利融入社会。
四、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青岛市指定的诊断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图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指定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正常出生新生儿若转入 NICU,即使在母婴同室时已经进行了听力初筛,也应在 NICU 出院前进行 AABR 筛查,并以后者筛查结果为准,确定是否需要转诊。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包括: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唇腭裂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新生儿窒息(Apgar 评分1分钟0-4 分或5分钟0-6 分);
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体外膜氧;
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
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生殖医学中心医生提醒:
一旦孩子被确诊,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尤其被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宝宝,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并定期复查,监测宝宝智力发育情况,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生殖医学中心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