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历史悠久,古代典籍《大戴礼记》、司马迁《史记》、贾谊的《新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都有关于胎教的记载。
在教育内卷的当下,不少准爸爸和准妈妈都摩拳擦掌,早早开始胎教,为的是让宝宝赢在出生前。那么问题来了:胎教真能让宝宝变聪明,赢在出生前吗?
3种常见的胎教方式,都是伪科学
1、音乐胎教
音乐胎教,是最最常见的胎教方式。
这种胎教方式容易操作,门槛低,只要打开手机音乐软件,马上就可以搜到一堆胎教歌单。
一些胎教专家认为,音乐可以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加速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不断增加胎儿的脑容量,提高胎儿的后天智力。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截止到目前,没有一项科学研究可以直接证明,音乐刺激可以促进胎儿神经细胞发育,提高胎儿智力。
而被奉为胎教音乐必听曲目的莫扎特交响曲,也受到了质疑。
尚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莫扎特音乐对促进胎儿大脑发育有任何作用;
甚至找不到任何相关的有效的随机试验,说明莫扎特音乐对婴幼儿的智力提高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胎教对宝宝发育,可能不仅没有促进作用,还有隐形伤害。
胎儿所听的音乐强度,一般不宜超过 60 分贝(大概是正常交谈的音量),音乐频率不应超过 2 000 赫兹。
但普通家庭一般没有测量工具,因此很难控制音乐强度。国内外均有因过量声音刺激,造成新生儿听力受损的报告。
尤其在孕晚期,胎儿已经能够根据外界光线的变化和妈妈的作息习惯形成自己的生物钟了,任何过强的刺激,都会打乱胎儿的生物钟,甚至损伤胎儿的感官系统,得不偿失。
2、拍打胎教
有胎教专家说,当胎儿踢肚子时,妈妈轻轻拍打被踢部位,胎儿会出现第二次踢腿,母亲就再拍打。
这样不仅能增加胎儿与妈妈之间的互动,还能建立起胎儿有效的条件反射,出生后大动作的发育会比较早,而且对宝宝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好处。
看似科学,但是拍打胎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新生儿尚且有 70% 的时间在睡觉,更别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了。
睡眠对胎儿来说,是一种大脑、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积极过程,而没事瞎拍,容易打断胎儿的睡眠周期,反而影响胎儿身体发育。
子宫最大的好处正是黑暗、湿润、温暖、坚固、安静的环境,避免了各种外界刺激,为胎儿早期大脑发展提供了最佳环境。
因此对孕期胎教的建议是:请保持安静,让宝宝自然发育。
3、光照胎教
光照胎教,是叫准妈妈在孩子24周时,每天定时用手电筒照射腹部,然后反复关闭、开启,连续照射5分钟。
胎教专家说,这样做可以刺激胎儿视网膜发育,帮助孩子发展视力,并且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这种胎教形式,也很扯。
子宫内部是封闭黑暗的环境,突如其来的光亮,会打扰到胎儿睡眠,同时会让胎儿情绪焦躁不安。
加上,手电筒光线中的红光属于长波光线,反而可能对胎儿的眼部造成损害。
胎教真的一无是处吗?
胎教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让孕妈妈产生愉悦的感觉了。
胎教通过对孕妇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改变,影响体内激素和有关神经介质的分泌,从而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通俗来讲,就是妈妈开心了,宝宝生长得更好了。
教授介绍胎教与否,全在于妈妈。如果妈妈觉得听听舒缓的音乐、和宝宝说说话,能让自己身心愉快,那就去做吧。
至于更高强度和更长时间的音乐、拍打、光照等刺激,完全没有必要。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文章来源生育帮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