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中心为大家科普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2021-11-09 10:32:43 作者:享生活 299人浏览
文章来源生育帮

  在做低年级阅读咨询服务时,我经常和父母们说的一句话是:每天晚上多陪陪孩子,尽可能陪伴孩子读会儿书。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阅读, 也是一种最好的陪伴,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彼此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很多人不解:陪伴不就是孩子在我身边就好。还记得,一个妈妈曾说过:他不是在我身边吗?还要我怎么陪啊?我也很忙啊,哪有时间啊?我盯着他做作业,看着都急死人,一点点作业,也不知道怎么做得那么慢?“我怎么没有陪他啊,全心全意地陪着,每天换着花样给他做饭,每周都想着带他出去玩,就是陪他太多了,所以什么事依赖我。”“他现在都不怎么搭理我,回到家就进房门,连话都不怎么和我说,怎么陪伴啊?”日常沟通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交流内容。虽然说得都是陪伴的事情,但是他们之间的陪伴,却装满了“责怪和要求”。但真正的陪伴,并非如此。

  一、在育儿生活中,我们的陪伴是什么呢?

  让孩子做心灵成长的老师。

  卡巴金曾说过:“父母是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能看到最好的自己,也能看到最糟的自己,能够看到生活中最美妙的时刻,以及最可怕的时刻。”同样,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让孩子来当我们的老师,因为陪伴是双方的,只有彼此感应到,才是真正的陪伴。在同孩子生活里,他们确实会激发我们性格中的阴暗面,唤起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耐烦,责骂,吼叫,让我们无法保持冷静。那些事情常常会令人猝不及防。原本,你想着和孩子一起读书,结果你读一段,他就走开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压根儿不愿意接受读书这件事?还有,你想着和他一起做手工,结果他拿着笔在家里到处乱画,挥洒着还冲你笑,这要怎么陪伴下去?这个时候,就当是培养我们的耐心,接受孩子的行为,先融入进去,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给女儿读《小米的四个家》,我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回头一看,人都不见了,不知去寻找什么东西?我当时也是特别生气,想着自己特意留出时间陪她读书,但她根本不愿意听。正当,我准备大声吼叫时,听到“妈妈,你怎么不读了,小米的天天晚上睡觉都哭,百家米找到了吗?你快读啊......”出门一看,她竟在厨房的米缸里“淘米”呢,顿时,所有的愤怒烟消云散了。“原来听故事的人,开始自己创造故事了,看来,今晚的故事讲得很精彩啊!下次,邀请你来讲故事,可以吗?”“当然,没问题啊,我讲得肯定比你好,因为我就是故事中的小米。”女儿天真的说着。回头想想,其实你会发现,孩子一直在这个过程中, 只是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其中。在亲子陪伴里,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在某些方面会挑战我们内心的极限。而我们眼中的陪伴方式就是,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果他们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我们就会焦虑和暴躁,就会感觉自己内心特别不好受,亲子关系,每天都处于战斗模式。

  所以,好的亲子陪伴。一定是我们从孩子那里学到”纯真和简单“,感应与他们相处的每一份甜蜜与快乐。慢慢细嗅身边每个阶段的花期,试着放慢生活的节奏,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这样也能培养我们的毅力,让我们能够保持慈爱和宽容,与孩子相处每一天。顺其自然陪伴孩子,不要把注意力集在于怎么去改变孩子,遇到任何事情,先要处理自己内心的感受,愿意反思自己的内心。这个深入内心的过程,艰难而漫长,如同,亲子陪伴的路程。但相信,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亲子陪伴应该是愉悦的。

  二、在亲情生活圈,我们的陪伴是什么呢?

  让父母做温馨故事的听者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部分都是漂泊在外,成为新一代的”外居“者。所以陪伴父母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守候在父母身边,才算是真正陪伴父母。其实,给予父母的陪伴,并不是一定要住在一起,而是日常心的交流。在都市里,也有一些父母帮儿女带孩子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并没有感到很快乐。因为日常里,他们之间几乎不怎么聊天。除了交待事情之外,大部分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其实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需要亲情的关怀,能与亲人聊聊天,能真正融入这个生活里。之前,我一直没有给父亲买智能手机,认为他都不会操作,也不会打字。后来,有一次,大姨父打给我,要求与我爸视频聊天,我看到老爸拿起手机,对着屏幕那边的姨父一边“笑”,一边说个不停,虽然途中有几次,镜头都找不到了,但是老爸还是紧锢着手机,继续说着......那一刻,我看到他内心真正的“需求”。

  父母需要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多陪陪他们聊聊天,多说说家里的事情,多分享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好玩的东西,相信他们也一定可以get到。于是,第二天,我就给老爸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把家人所有亲人都加上微信,还拉他进【开心一家人】的微信群。还让女儿教他怎么打开视频聊天,怎么发语音。那一天,我看到老爸内心真正的喜悦。嘴角一直含着笑,一天都在抱着手机,这里点点,那里碰碰......在后面的日子里,老爸学会了看视频,也会主动来问我,这个视频里面说的这个菜,可以降血压,可以买来尝尝。我也会告诉他,哪些视频是可信的,哪些是娱乐的。那些视频不能随意乱点进去的,也会教他,如何转发视频, 把自己觉得好的视频发给亲友看看。从那以后,我与父母之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也听到他们自己讲述着视频里面故事,更是经常看到他们与家里人视频聊天。有一次,和国外的三姨妈视频,把老妈给惊呆了,这么远的距离,也能说话,还能看到三姨的样子。当时那一刻,她们姐妹俩,彼此关心,寒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想想,并不是这部手机给予父母最好的陪伴,而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父母多聊天,让他们融入这个时代,有空就多和他们说说话。回到现在, 很多父母都是与儿女分开两地生活,于是距离便成了陪伴最大的阻碍。其实父母他们要求不多,并不是你给他们多少钱,给他们住高楼,而是让他们觉得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是有存在感的。他们需要的陪伴是:精神上的归属。多与父母分享生活中的事情,让他们融入这个时代,有空就多和他们讲讲故事, 让他们当好一个听者,多陪和他们聊聊家常,哪怕是视频聊天,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他们也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三、在爱人生活里,我们的陪伴是什么呢?

  让爱人做独立空间的伙伴。

  如今,很多人认为亲密爱人之间的陪伴,就是,你得陪着我,陪我去逛街,陪我出去玩,反正前提,就是你这个人得在我身边。有时想想,这到底是“人”的一种陪伴,还是“情感”的一种绑架。所以,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他连孩子都不愿意陪,还陪我,怎么可能呢?"他天天出差,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怎么陪伴哦?”其实,回头想想,你只是想确认这个人在不在身边。当你内心感受不到这个人是在的时候,你就想要对方做一些事情,来证明他一直是在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应到他的陪伴。而此时的陪伴,只是一个证明对方存在的方式。

  难道我们是需要这样的陪伴吗?

  在我的意念里,爱人之间的陪伴,是恰到好处的情感陪伴。彼此有独立的空间,各自工作与学习。记得,陈道明与爱人之间的陪伴模式:她绣她的花草,他裁他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他用自己的方式一直陪伴着这个大家庭,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影响着女儿。小时候陪孩子做糖人,捏面人,长大后也是快乐助学。这样的陪伴,才能细水长流,慢慢地渗透在骨子里,幸福快乐无尽头。爱人之间的陪伴,一定不要执着某个人带给你什么。如果你想对方的关注,陪伴,重视。那么先在各自的空间里做好自己的事情,先看见自己,就会看见对方,哪怕他不能时时刻刻呆在身边。但是你与他之间已经有心理的共鸣了。每个人或许都是一座孤岛,但心灵的陪伴,却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与孩子之间心灵成长的陪伴:

  我们要注重陪伴中那份爱,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感受、喜好,不要因为我们陪着他,他们就得为我们做些什么,甚至还得做出点成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所以,让我们学会从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去做一个真正的陪伴者。

  与亲人之间分享交流的陪伴:

  我们要给足父母精神上的陪伴。允许他们来问为什么?多点耐心,去教会他们新时代的东西,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时代里人群里的一员。让他们不再感受到孤独,多去寻回一些旧的回忆,告诉他们,这是曾经他们最美好的生活。这份简单的分享,却是他们晚年最向往的幸福。

  与爱人之间情感独立的陪伴:

  先丰富自己的心灵空间,不去执着某个“人身”的陪伴。先让自己拥有真正的生活品质,回到自我,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生活方式,此时隔壁房间里,有一个人,同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回头,一首美妙的歌曲飘进来……岁月静好的时光。

  生殖医学中心写在后面: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一场心灵的启迪;是一次心灵的历练,是一次心灵的满足。最终汇聚在一起,落定在一只即将开启的心旅游船上。远方传来一声长长的鸣笛......

   生殖医学中心

生育帮版权文章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