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妈妈。作为育儿界的新人,经验不足是硬伤,常常在宝宝的哭叫声中显得格外茫然无措:这不是头次当妈嘛,娃儿你怎么就不能担待一下?
面对新生宝宝,最让妈妈们头疼的事,不是哭闹,也是不吃奶,而是哄宝宝睡觉!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带过娃的宝妈都能体会:自从有了娃,睡整觉已成可望不可及的奢求。晚上哄娃睡觉的妈妈有多累?咱们以爸爸的视角来看看。
一位宝爸深夜发表感言:孩子出生后就没好好睡过觉!这个小睡渣,据说夜里一小时醒一次,误差不超过5分钟(前半夜被吵醒两三次,其余都是媳妇起来哄)。别人家娃醒来顶多哼唧哭几声,可她醒来一秒钟内能把楼道声控灯都吼亮!
我亲眼看着媳妇大半夜用各种方法哄睡:轻拍、唱歌、放音乐、横抱、竖抱、飞机抱、深蹲、走步、小跑……这些都不能根本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我实在扛不住,第二天要上班,只能去另一间房睡。说实话,比起哄娃睡觉,我宁愿加班3个小时,只要别让我听见她哭!
爸爸尚如此,那么作为“哄娃担当”的妈妈该是何种崩溃的心情?要知道,宝宝频繁夜醒,折磨的不仅仅是大人,对孩子本身也是有很大影响。
因为夜间睡眠时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如果经常中断睡眠,势必会影响健康,健康又会加剧睡眠问题,如此就像陷入了恶性循环,最后大人孩子都吃不消。
最最关键的问题是:宝宝为什么会频繁夜醒?要怎么消除和根治?
生殖医学中心介绍新生儿惊跳反应,宝宝会随机被惊醒!
宝宝惊跳反应是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宝宝出现四肢和身体无意识的抖动。比如宝宝突然受惊吓,就会立即双手举过头顶,弓背后仰,双腿挺直。
其实惊跳反应也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射,对身体本身没有影响。如果经常发生,确实极有可能把宝宝从睡眠中惊醒,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生殖医学中心支招:
1. 新生婴儿的惊跳反应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妈妈无需担心。一般来说,宝宝满3个月以后,反应会慢慢消失。如果5个月还存在明显的惊跳反应,那么最好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2. 噪音、强光、振动以及改变体位,都可能引起宝宝惊跳反应,家长平时应尽量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当宝宝受到惊吓后,妈妈可轻拍、抚摸,或温柔地与宝宝说话等,使宝宝获得安全感。
3. 宝宝睡眠中频繁出现惊跳反应,建议可以用婴儿襁褓、抱被等,把宝宝包裹起来。这是模拟宝宝在妈妈子宫内的环境,能使宝宝安定下来,安心入睡。
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