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全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开始导致雌激素的分泌,而雌激素的分泌又阻碍了女性黄体的正常发育。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导致孕酮分泌不足,从而导致子宫内膜分泌不足,排卵期出血,不利于卵子受精,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如果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繁、不孕或流产,主要发生在妊娠早期。
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可根据基础体温、血孕酮测定和子宫内膜活检来进行。这些患者的基础体温是双相的,但上升和下降缓慢,上升幅度小于0.3℃,仅持续9-10天,有时卵泡期延长。在基础体温上升的第8天,血孕酮低于10纳克/毫升。以前,诊断的依据一般是月经第21-22天的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期低于正常值超过2天。现在,一些临床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有未破裂的卵泡综合征。因此,本病的诊断应结合超声和腹腔镜检查来确认。
如果一个妇女患有黄体功能不全,它可能是非常有害的。它可以抑制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阻止卵泡的正常发育,还可以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
黄体功能不全对女性有什么害处,黄体功能不全是指排卵后黄体形成不完全,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不能及时转化为子宫内膜,常出现以下症状
月经不调
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黄体没有按期萎缩退化或继续分泌少量孕酮,子宫内膜不能在正常时间内脱落。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至9-10天甚至更长,经量不多,基础体温呈双相,仅在经期时下降。
习惯性流产
在有反复流产史的老年妇女中,有高达35%至50%的人黄体功能不全。黄体不能产生足够的孕激素,子宫内膜不能受到孕激素的影响,不能为受孕做出相应的改变,导致妇女在受孕后也难以维持受孕,从而导致流产和习惯性流产。黄体功能不全的习惯性流产主要发生在妊娠早期,当基础体温曲线的高温期短于一周天或高低温差过小时。
不孕症
正常情况下,在排卵前1-2天内,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开始黄素化,排卵后,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排卵后7-8天分泌达到高峰,然后在月经前1-2天迅速下降。如果垂体不能产生足够的促性腺激素,卵巢不能产生足够的雌激素,黄体就不能按周期萎缩退化,或者黄体不能完全退化,只分泌少量的孕酮,这样子宫内膜就不能按正常的时间表有规律地脱落,月经前的子宫内膜仍然处于早期分泌阶段。这就导致了女性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