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帮版权文章
本文由snsnb.com提供春节期间,对于很多参加过工作的朋友来说,催婚催育早已成了家常便饭。除了家里,各地政府为二胎或三胎也是操碎了心。近日,浙江就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每月补贴1000,你会生二胎或三胎吗?此前海南省卫健委也发布了类似的调查问卷。其中问到,假设政府每个月补贴500元到孩子三岁,愿不愿意生育二孩/三孩。
要知道,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14.1亿人的人口大国,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也搭上了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快车。过去人们常说,多子多福,以前的一个家庭基本上都会生好几个孩子,这都是普遍现象。所以在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家庭里都有很多兄弟姐妹。而在当今社会环境的高压下,很多人想要孩子的欲望逐渐降低,甚至有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这样的说法。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就想问了,当年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最初人们希望生更多孩子的时候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现在人们生孩子的意愿降低了,国家却又鼓励大家生孩子。那为什么不能让大家一次就生个够,不对大家进行约束呢?
相信大多数80后和90后家庭都经历过计划生育,我国在计划生育方面非常严格,违反规定生育孩子的家庭必将会受到重罚。我国的计划生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持续了近20年。截止到2016年,中国鼓励生育二胎的政策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才正式告一段落。
而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计划实行后有效控制了我国20多年以来的人口激增。如果再放任人口这样增加下去,不仅很多人没有工作可做,而且社会上的各种生活资源也会供不应求,人们生病了也没地方去看病,因为医院可能早已被超生的大量人口挤满。
然而虽然说计划生育的政策给人口大量增长带来了遏制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都是变化,所以在过去,国家可能会担心人口过剩,但现在他们开始担心新生儿的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承认,近年来这个数据确实越来越低,而且有生孩子想法的家长也越来越少。
而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我国的人口在过去的10年中达到顶峰,但是之后人口就在不断下跌,所以我们国家在去年开始施行三胎政策,希望这一个政策能够缓解人口下跌的预警,但实际效果堪忧。
不久前,网上有这样一份问卷,通过收集了1907名女教师在工作、生活、婚姻、生育方面的现状与意愿,发现女教师整体的三孩生育意愿不超过4%,具有三孩生育意愿的女教师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四分之一无职务女教师不想生育,三成未婚女教师不想生育……
一位80岁大爷说: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生娃、结婚?就是房产、教育、工作压力太大,消费太离谱了。生完孩子后,女孩不上班没有收入,上了班又照顾不了孩子。有些企业的女性生了孩子就意味着失去了晋升的机会,经济条件决定了,我们催也催不来。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中国的出生率只有1.3,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生育率降至1.1。有专家表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生育率将继续下降,三胎政策出台后也没有得到改善,所以国家在2022年又提出了新的方案,具体是什么方案呢?
对于想生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高房价才是最明显的问题。就像普通的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的房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这样的家庭需要四房甚至五房的户型,因为除了养三个孩子,可能还有老人需要赡养。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他们要住的房间面积比较大,经济压力自然也会比二胎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多一点。如果不能解决基本的住房问题,那么将更没有人愿意生孩子。
所以为了减小住房和教育上对百姓的压力,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就比如前不久发行的“双减”政策。任泽平教授提出可以考虑给两个孩子及以上的家庭半价买房,对于那些买房之后还要生孩子的家庭,可以退还给他们一部分钱。这样能够在家庭的经济方面,缓解非常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现如今我国生孩子还有补贴。这其中包括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等。至于产假的天数,也有所延长,原来的产假天数是98天。现如今若是遇到难产的情况增加半个月到一个月,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这样一来,不仅生孩子的成本降低了,而且照看孩子的时间也增加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也在努力增强人们的生育意愿,以维护社会安宁和国家发展。
虽说人们的观念国家不能强硬改变,但可以逐步引导。另一方面,国家可以改变孩子成长的环境,从而增强人们生育的意愿。在去年,国家对教育行业进行了大整顿,对校外辅导机构进行了限制,减轻了孩子学习和家长教育的压力。
对于很多年轻的父母来说,他们并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抚养孩子,如果想让他们多生几个孩子,首先就应该解决他们承受的压力,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国内的生育率才会逐渐提高。
文章来源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