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肝脏养护方式与饮食宜忌

2015-05-05 好动宝宝 393人浏览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以及调畅情志的重要功能.而作为宝宝来说,春季养肝得法,也会带来一整年的健康平安.

1)腹部体操

中医上有说到“肝主藏血”,所以主动的揉搓腹部可以增加肠道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和淋巴系统的功能,这样,吃下去的东西就算再油腻、辛辣,都可以被好好地消化、分解,那么即便到了肝脏也不用使其耗费太多的负荷排毒了.

那么有些爸爸妈妈可能要问,什么时候帮宝宝揉比较好?是不是可以一直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揉腹可以让胃肠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要是没事就揉一下,这样反而会让宝宝的胃酸分泌过多,影响正常吃饭时间的胃酸分泌,起到反效果.所以最好的推荐就是,在吃饭前半小时左右轻轻揉搓宝宝的腹部,以及在睡前和起床时揉搓.按摩时,要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左手按着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顺时针揉几十次,再逆时针揉几十次.当然,用力不能过猛,毕竟宝宝还很娇嫩,用力太大会使内脏器官错位,对宝宝的健康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2)情志调节

肝火旺盛受外因的影响很厉害,因此适当的调节情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很多家长往往注意了保护宝宝不要外感风寒,同时在饮食上加以调理,而忽略了宝宝情绪上的变化.其实对于宝宝来说,肠胃功能处于发育阶段的时候,可以吃的疏泄功能的食物其实很少.所以情绪的调理比食疗更为重要.

很多宝宝一直被家长逼着学这学那,不仅身体累,在情绪上受到的影响也很大.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宝宝来说,正是爱动爱闹的季节,再加上紧张刺激的生活影响,就难免会肝火过旺了.这样不仅会导致肝火上扬,从而使肝失疏泄,还会导致性格压抑,进一步损伤气机,导致各脏腑的外邪内感.表现在外的症状就是背痛、尿频、湿疹等等,表现在情绪上则是焦躁不安,气急易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抑郁和内向的性格是肝脏发病的罪魁祸首.中医将肝比作“将军”,也是指肝脏影响人体也是在抒发郁闷躁急的情绪这里.所以春天的肝气抑郁还容易导致宝宝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和神经衰弱.所以当宝宝有这些症状时,作父母可要小心了.

此外,父母自身的情绪暴烈急躁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宝宝的情绪.比如,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父母若是厉声呵斥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宝宝的哭闹有时虽然可以马上停下,但对平息肝火其实有害无益,而父母若是柔声安慰或有耐心的劝导,在事后再加以这方面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纵容的话,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持续一段时间的哭闹,但对于平息肝火以及宝宝性格的养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宝宝方面,以调畅情志为主.中医里也有“肝郁化火,气火上逆”的说法.所以说,情志调节和养肝其实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若父母以身作则的话,宝宝也会有样学样,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宝宝一些树立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自己做到心胸坦荡,遇事不慌,宝宝自然也就学会了对事情泰然处之.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动手完成一些有挑战性但宝宝可以胜任的项目,让宝宝随时都处于心情舒畅的状态下,情志对肝火的负面影响也会降低、很多.

情绪通达、动静相宜是养肝的良方.作为爱动爱闹的宝宝,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喜欢上能够安静的东西,比如可以念书给宝宝听,让他们爱上看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宝宝的视野,还能有效的维持宝宝的动静平衡.而同样对于爱静下心来做事读书的宝宝,则可以带他们出去走走玩玩,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父母自己也要维持不急躁,不焦虑的情绪,让宝宝感觉舒适安心,这样就更利于宝宝的情绪调养了.其实对于各种宝宝的养法均有不同,但最主要的还是归结与一句话,那就是“情绪通达,动静相宜”.只要做到这点,然后再从饮食上加以调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快乐,因此总会换着花样给宝宝补充营养,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忽视了“适者相宜,过犹不及”这一关键道理.只有清楚了解饮食宜忌,摆脱饮食误区,才能使在正确合理且健康的饮食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误区一:进食不须限量,补益范围要广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宝宝,于是,本着为宝宝好的想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觉得营养的食物都塞给宝宝吃.殊不知饮食搭配也有宜忌,吃了两种不同的东西,有可能还会造成宝宝的身体无法承担.例如螃蟹和柿子不能同吃,不然会造成结石;蜂蜜和洋葱同时食用会伤肝伤眼;鸡蛋和豆浆同吃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对虾和含维生素C的蔬菜同食会导致食物中毒等等.而且大量进食,或大量进补,对宝宝承受能力原本就不强的脾胃更是起到了雪上加霜的后果,引起腹泻呕吐的同时也会同样影响肝脏的功能,这便是“过犹不及”的道理.而且进食过多固然会伤及脾胃,进食过少同样会导致功能紊乱.宝宝若一直处于饥饿状态,肝功能运作得不到有效的能量供给,还会影响免疫力.

解决方法

饮食是气血生化之源泉,而脾胃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吸收及转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饮食养肝能否收效既决定于饮食恰当与否,又决定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所以必须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调补,“补而不过”,“补而不滞”,恰到好处.善待宝宝的脾胃,不能多吃、猛吃、偏食等等,饮食也不可太过油腻、辛辣,尤其是补益的饮食,不可吃得过多过杂,以免产生上面所说的同食反而引起反效果的案例.同时,合理调配饮食中的各种营养,让宝宝每顿都能吃到七八分饱,长此以往不仅能使脾胃强健,对肝脏的能量补充也是非常有益的.

误区二:什么补吃什么,不补的就不吃

中医认为,春季养肝须防上火,所以必须选择一些能开胃、助消化,又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的食物.甘味食物降肝火,辛味食物可发散肝火.所以,春季选择食物应偏重于甘凉、辛散.而既然不能多吃其他的,有些家长就干脆只盯着甘、辛性食物让宝宝吃.虽然也注意了脾胃的养护,但缺乏一定量的其他营养只能让宝宝在其他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支持,也同样会加重肝脏对其他器官的支持负荷.还有的家长今天听到哪家的宝宝吃了这个食物面色红润了,先天性肝功能不全也治好了等等,就去大量买这样的食物给自家宝宝吃,这些做法虽然也是为了宝宝身体好,但其实都是大错特错的.

解决方法

同样是合理调配饮食中的各种营养,而且对宝宝来说还要多注意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虽然说有标准的养肝食谱可以用,但在用量、烧法、口味上都须特别注意.宝宝都有性别,年龄及体质的不同,加之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的差异,对某些食物的敏感性不一样,故而在食物调养中应个别处理对待,不宜强补,不宜强食.每个宝宝的生理特点、饮食嗜好都不一样,过度使宝宝处于单调的饮食中,不仅会让宝宝腻烦,在情绪上首先就不利于调养,而且在营养搭配上也跟不上宝宝生长的步伐,起到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食物的养护、治疗作用不如药物那么强,故对宝宝来讲,食疗也好,养护也好,并不只需要单一的食谱,不能偏执于某一种食物,或只针对某一脏腑,而宜遵循整体调养的原则.

误区三:吃什么补什么,哪不好就补哪

有的宝宝有夜盲雀目,家长想,给宝宝吃点鱼吧,吃鱼眼睛补眼睛的,带宝宝去吃了还不见好.家长就犯难了,不是说吃啥补啥么,为啥我家的宝宝吃了那么多都不见好呢?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了.

解决办法

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各个组织器官之间在结构上是紧密联系的,在功能活动上是密切协调的,在病理变化上是相互影响的.绝不可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就拿这夜盲雀目来说,肝开窍于目,瞳仁属肾,肝肾同源,肾水能滋肝木.在病理上,肝肾不足,容易形成目暗雀盲.所以,虽然是夜盲雀目的眼睛局部病症,在饮食宜忌上却该宜吃具有补益肝肾,养肝明目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