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生男生女帮 首页 健康备孕 预测生男女 查看内容
shig126

甲减都生女孩?这5种疾病传男不传女

2019-7-13 14:02| 发布者: sn-hw| 查看: 2266| 评论: 0 |来自:

甲减都生女孩?生男生女真的可以人为控制吗?其实也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准确率,那么生女孩都有哪些绝招呢?例如,甲减都生女孩?怎么生女孩?5种疾病传男不传女   正在备孕的未准爸爸妈妈们是想生男生女呢?在这里, ...
甲减都生女孩?生男生女真的可以人为控制吗?其实也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准确率,那么生女孩都有哪些绝招呢?例如,甲减都生女孩?怎么生女孩?5种疾病传男不传女

  正在备孕的未准爸爸妈妈们是想生男生女呢?在这里,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有5种疾病是传男不传女的哦。所以,不如就一起来看看生女孩的秘诀是怎样的吧。

  5种疾病传男不传女

  秃顶:中年谢顶,这让男人们无可奈何。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脱发也跟遗传基因有关,而且秃顶遗传的基因,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而母亲这些变异的染色体,则是来自于外公的遗传。根据伴性遗传的继承理论来讲,假如父亲是秃顶,儿子就有50%的概率会继承这一疾病。

  血友病:血友病是指由于人类体内缺乏控制因子Ⅶ凝血成分,导致血液无法凝固的症状。这种患者只要有轻微的损伤就会出血不止,甚至是在体表无外伤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皮下及关节内出血。它是属于典型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一般由母亲携带致病基因,遗传至儿子患病。

  杜氏肌营养不良:这是一种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病症,因为致病基因DMD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都是男性发病,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这种病症在发病的时候,大腿肌肉会出现萎缩,小腿变得粗壮但是无力,走路姿势像鸭子,经过几年之后就会逐渐瘫痪。一般在4岁左右发作,最晚也不超过7岁,而到20岁左右由于肌无力、呼吸衰竭而死亡。

  蚕豆病:蚕豆病与吃蚕豆有关,是因吃蚕豆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9岁以下儿童。蚕豆病的遗传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夫妻双方都健康,但是母亲带有一条变异染色体,所以两人所生的男孩会有50%患病的概率,而女孩都正常,但属于有一半成为这种疾病的携带者。

  红绿色盲:色盲,是一种传男不传女的遗传病,最常见的就是红绿色盲。人的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与其他病症所不同的是,父亲的色盲基因是通过传给女儿,而后再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的。也就是说,当父亲为红绿色盲患者时,女儿多数会继承;当母亲为患者时,致病基因大多是由儿子继承。

  那么,想要生女孩应该怎么办呢?

  生女孩的秘诀

  在排卵日前三天停止性行为:通常在排卵日当天,妇女的体内就会分泌多量且透明的粘液,这些粘液可以阻止精子进入子宫中,只停留在酸性的阴道里,在酸性的环境中不适合Y精子生长,使得Y精子被淘汰,而留下X精子,等子宫的粘液溶解后,X精子便能顺利地与卵子结合,而生女宝宝。因为精子在子宫内有3天的生存期,所以如果要避开在排卵日当天受精,就必须要在排卵日3天前就停止行房。

  让阴道呈现酸性:X、Y精子在酸碱值不同的环境里,游动的速度不相同;Y精子在碱性的环境里比较会游动,而X精子在酸性的环境里较为活跃。所以,如果夫妻俩希望生女孩的时候,可以利用X精子喜好酸性的特质,将阴道环境布置成酸性的,便可提高生女儿的可能性。女方也可在性行为前,以少量而干净的温开水稀释醋酸之后,冲洗妇女阴道,让阴道呈现酸性的环境,有助于生女。

  女方在行房时,尽量避免:正常女性的阴道通常呈现强酸性(ph3.8~4.2),第一次高潮后为酸性(ph5.2~6.0),第二次高潮后,会变化成弱酸性(ph6.3~6.8)。因为精液属于碱性(ph7.4~7.8),且达到高潮时,会增强阴道的碱性,再加上碱性的环境比较适合Y精子的生长,所以如果想生女儿的人应该尽量避免高潮,减少让阴道碱性增强的机会。

  性行为的次数应该频繁:想生女儿的夫妻,在最后一次行房前,不必节制性行为的次数。因为性行为的次数愈多,可以使Y精子的数量减少,但性行为的次数虽然不必节制,却也不可以过度,以免先生的体力过度消耗。

  体位:想生女儿的夫妻在性行为过程中,可尽量采取浅插入的姿势。男方采取浅插入的位置,射出的精子必定要在酸性的阴道内停留一段时间,让Y精子尽可能被淘汰,只留下X精子。

  从饮食调理体质:想生女宝宝的夫妻,可以试着增加女方血液中的酸度,这样也可以让阴道的酸度提高,有利于生女宝宝。所以女方可以尽量吃鱼、肉类、蛋白及酸味的水果,让体质偏酸性;而先生则可以多吃碱性的食物。

  小编所推荐的生女孩秘诀仅供参考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用户协议
免责声明
申请友链>>

客服QQ号

与生男生女小顾问交流

微信咨询客服1

助你快速怀孕

微信咨询客服2

扫码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