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当孩子想要睡觉时,有的宝宝会哭闹,有的可能只是打哈欠,有的宝宝可能会自己入睡。那么如何抓住宝宝的睡眠信号呢?
首先,了解宝宝的睡眠信号很重要。比如,当宝宝感到疲劳时,可能会打哈欠、揉眼睛等,这些迹象是宝宝向爸爸妈妈发出的信号:“我要睡觉了。”
最常见的睡眠信号包括揉眼睛、打哈欠。每个宝宝在困的时候都会发出自己的独特信号,如果妈妈能及时抓住这些信号,那么让宝宝入睡并不困难。
然而,如果妈妈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宝宝可能会变得闹、不好哄,或是过度疲倦导致的神经兴奋。这时候就需要观察并了解宝宝的睡眠信号,这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闹觉频繁时,通常是因为疲劳过度,虽然累到极致最终一定会睡着,但这种大哭一场后地入睡是一种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睡。因此,要找到最适合宝宝的入睡方式。
当宝宝哭闹时,说明哄已经晚了,而与此同时,哄睡的难度也大大增加。这里常常会出现一个误区:宝宝玩累了就会睡了。事实上,越缺觉的宝宝越敏感度高,睡的不踏实。好想睡,但就是停不下来。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过度疲倦的宝宝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身体分泌出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在对抗着疲劳。越累身体里的皮质醇水平就越高,宝宝身体虽然疲惫但是精神依然亢奋,这种想睡睡不着的感觉非常痛苦。
长此以往,闹觉、缺觉的疲惫痛苦宝宝和爸爸妈妈们都要一起承担。等宝宝大了后,睡眠不足还可能会导致他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能力。
为了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除了观察宝宝疲倦迹象外,还需要结合宝宝的清醒时间来看。每个阶段宝宝的清醒时间都有规律可循。当然,清醒时间不是上班打卡刷指纹,宝宝也不是机器人能分秒不差。清醒时间虽然有一个区间标准,但是实际操作中是可以浮动的。
掌握清醒时间的规律后,就没有必要一直盯着清醒的孩子来捕捉睡眠信号。在宝宝接近清醒时间末期时会发现宝宝特有的犯困信号,此时,就可以开始为宝宝做睡眠准备工作了。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做睡眠日记」是个非常好的方法。记下宝宝何时睡觉、睡多长时间,每次睡觉前宝宝在做些什么,看上去是什么样子。通过几天的记录,即使是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也能看出宝宝的信号。如果宝宝睡得不好,爸爸妈妈通过阅读睡眠日记,可能就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
如果妈妈错过了宝宝的睡眠信号,接下来一段时间宝宝可能很难入睡,这时候没有必要和宝宝正面对抗,不停地硬哄,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如果错过了白天的某一个小觉,那么可以直接放弃这个小觉,不再尝试哄睡,而是把本来计划的下一个小觉的入睡时间提前30分钟。如果错过了夜晚睡觉的最佳时期,就在睡觉的房间里安静地陪宝宝玩一会儿,做一些并不过分刺激的游戏,比如读绘本等,期间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一般会在30-60分钟内出现。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