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不允许送人,这是小气的吗?理解孩子自私问题

2023-10-27 10:02:47 作者:sn_yy 228人浏览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生育帮版权文章

孩子玩具是他非常珍贵的东西,但当孩子收到旧玩具被妈妈送人后,他会闹情绪。那么,孩子是否应该不把玩具送人呢?为什么孩子会对把玩具送人感到如此愤怒呢?八宝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应的解答。

孩子玩具不允许送人,这是小气的吗?理解孩子自私问题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玩具引发的亲子冲突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育儿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这样问:“为什么我的玩具你要送人了?”或者“你已经这么大了,不再玩了,送给需要玩的妹妹有什么不可以!”孩子可能会说:“我不要,我不同意,你给我去要回来!”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不讲道理,送就送了,可以再买新的。然而,孩子可能认为:“不,要就要我的那个!你不经我同意就动我的东西,你是小偷!”

家长随意间处理了一件孩子的玩具,却不想孩子会如此不依不饶闹起脾气。家里玩具成灾,无数摆放,有客人带着孩子来玩,临走时带走几件玩具,家长正庆幸家里可以少点东西,又可以做顺水人情,却不想孩子却是抗拒不已,长久哭闹以示抗议。

送走孩子的玩具孩子闹情绪是孩子自私吗?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小朋友,如果家长能真正让他们/她们来作主,孩子多数是愿意分享玩具,甚至有不少孩子还会把新的、好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先玩。然而,儿童的成长发展除了主要关键期外,还有一个会频繁出现的敏感期。

在进入3或4岁龄时,敏感期的许多孩子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感和执拗的特点,他们非常享受自我具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那份快乐,不愿被违背,常会表现出不依不饶的行为特点。如果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儿童敏感期的表现,那正是他(她)们学习人际交往的开始。

孩子只有在完全拥有物质并获得自由支配时,才可能继续发展,去积极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意义,从而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此外,提醒爸爸妈妈们,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产。虽然,家长在儿童成长阶段是他们所有经济生存的支柱与依赖,但宝贝们的东西就是他(她)们的“私产”,大人要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力和支配权。

孩子虽小,尊重不能少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就算是一件再不起眼的旧玩具,那也是孩子的东西,是宝贝们的“私产”,父母必须要学会征求孩子的同意和认可,才可使用。放下成人的社交模式孩子就是孩子,他(她)们的行为表现一是从成长环境中习惯,二是自然本性。所以,家长不能将面子,或成人间的亲善表达等行为,作为要求评价孩子的标准。

真正给予孩子玩具买一件玩具给孩子,除了适龄适用,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家长也要会在给孩子玩具的时候将玩具的管理权、所有权一起交给孩子。父母可以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个区域或一个独立的小空间,让孩子学会整理摆放自己的玩具物品,体验支配管理的乐趣,成为玩具的真正主人。

私下处理了孩子的玩具,如何补救冲突?接纳孩子的委屈与生气,理解他(她)的情绪。真心理解家长的行为已经伤害了你的宝贝,所以,陪伴他(她)将这份委屈与生气渲泄出来。在孩子情绪平静后,家长需要向孩子说“对不起”。

“做错了就要赔理道歉,取得对方的原谅。”这是我们教孩子们的处事道理,但也同样适用于家长自己。在孩子情绪平静后,作为家长因真诚面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真正交付玩具管理权告诉孩子自己以后会尊重孩子对玩具的所有权,将玩具全部效给孩子负责(整理,支配、管理)。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