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抽动症:症状、因及预防方法

2023-11-16 09:39:57 作者:sn_lsj 153人浏览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生育帮版权文章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表现为身体部位的不自主、无目的、重复且迅速的肌肉收缩。发病年龄以5-7岁为多见,其中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抽动部位的表现包括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咂嘴、伸脖子、摇头、咬唇等。有些患儿会固定在身体某个部位,有些会出现在多个部位,而有些患儿则是各个部位同时发生抽动。

习惯性抽动症的病因较多,包括身体不适感、保护性动作、戴帽过小、眼镜架不适合、衣领过紧等。当这些原因被去除后,动作本身已失去合理性,但由于大脑皮层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此仍会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疾病也可能诱发本病。

对于儿童抽动症,家长和老师应该正确对待。遇到这种情况时,切莫责怪孩子,因为责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不利于控制抽动行为。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自信的气氛中,无论孩子的动作如何生气,都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也不要模仿他、取笑他。此外,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并启发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帮助摆脱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对于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行为,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家长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只要家长懂得正确对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目前认为,儿童抽动症症状较轻者,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服药治疗。如症状严重,可在医师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以氟哌啶醇为首选药物,约85%患儿可达明显的疗效。

了解儿童抽动症:症状、因及预防方法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