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nsnb.com提供
营养不良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其危害更大。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也更为旺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出生时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或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2、骤然断奶: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3、肠胃疾病:长期腹泻,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5、体弱儿: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7、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中主要有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体重低下以及早产等,同时还有影响婴儿摄取食物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唇裂、腭裂、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其次还有消化功能不健全如各种酶缺乏所致的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预防小儿营养不良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预防婴儿时期的消瘦,最妥当的办法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喂养宝宝的营养要多一些。对于早产宝宝更加需要妈妈关注,早产宝宝由于发育不足,喂哺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的需要又相对较高,更应强调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可用牛奶等替代品,还要按时增加辅食。
2、患胃肠疾病时,必须给相当营养,补充代谢的损失。患兔唇、腭裂及幽门痉挛时,也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患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时,同样要注意营养,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康复,才不致因久病产生营养不良。
3、饮食调节是治疗营养不良的基本措施。轻度营养不良以调节饮食为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宝宝吃饱为度。中、重度营养不良遵循序渐进的方法,热能由低度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食物种类也逐渐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儿的食欲和大便情况而定,进食顺利者热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120-140千卡。营养不良治疗后其热量再调整到正常需要量。
4、对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及时纠正合并症。此外,可采用中药、针刺、捏积、推拿、口服助消化药品,千方百计地提高病儿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5、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
6、建立健全生长发育监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积极开展健康和营养教育,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指导辅食添加,将健康、营养、教育与社区医疗资源相结合,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儿童健康体检,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生育帮版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