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认识与处理方法

2024-03-22 17:44:36 作者:sn_lsjx 119人浏览

新生儿黄疸,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进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这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临床特征。如果不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能导致肝脾肿大、贫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以及全身水肿等症状。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并进行具体的治疗。

接下来,请阳江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陈廷欢详细地为我们介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婴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它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两三天后出现,之后会逐渐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出现较快,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且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容易引起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就医。

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首先我们要重视新生儿黄疸,然后在确诊患病后积极治疗。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很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现象。很多家长并不重视黄疸的发生,等到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抽搐、发烧症状后再治疗时,已经出现后遗症或致残的可能。因此,新生儿患有黄疸的,建议及时干预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哪些?护理方法需要根据病情分析,如果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需要保持正常饮食和大便通畅。如果新生儿是病理性黄疸,当黄疸出现得较快、较深时,并且孩子出现发热、沁奶、抽搐等症状时,家长要观察小孩的反应,建议带小孩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认识与处理方法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在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中,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患儿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若皮肤反复发黄一定要及时带患儿到医院进行胆红素的测定。家长在护理患儿时还必须要保证喂养充足,在白天时尽量不要让家里光线太暗。

生育帮版权文章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