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我的孩子,做作业磨蹭的要死,一点时间概念也没有。”
“每天规定好,九点前完成所有的作业,但是总是完不成”。
“为了让他一回来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我是什么法子都使过,奖惩都不管用。”
面对时间管理这个问题,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无法共同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那么,如何促进孩子的时间管理?只需做到两点。时间管理,对父母来说,是一种规定:在相对的时间里完成应该做好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不简单是时间,而是要给自己如何赢得时间?所以要让孩子对时间管理,有自主意识。
第一步,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建设。
要正确去看待孩子学习状态。
1、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立马做作业,而是拿起书来看。
2、喜欢先玩一会儿,再去做作业。
3、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分步完成作业。
孩子一旦有这些行为举动,我们一定不要第一时间起来咆哮,指责......而是先冷静下来默默观察,看他们这种行为的持续性,以及后面的结果呈现。如果,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学校作业。我们先认可孩子,此时的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后面,我们再慢慢引导他们的习惯,以及作业质量问题。
第二步,我们需要了解时间在孩子心里的真正“用处”。
要明确孩子提前做完作业,对他们的好处。
1、按时做完作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提前完成作业,不给另外增设别的作业。
3、只要自己在规划的时间里完成,不指责和监督。
一定要让孩子看到及时好处,且彻彻底底落实,需持续性。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我自己赢得时间,全归自己。我想如何支配,就如何支配。而不是给予一种长期的诺言,比如:只要你每天提前完成好作业,等学期结束后,我给你买一个你喜欢的玩具;或许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孩子是看不到,他真实感受不到。他的主观意识里,就会觉得时间还是归父母来掌控。总之,要清楚孩子对时间真正的”理解“,他们只有明白”时间“带给他们当下的好处,这样才能激励他,去完成作业。所以说,时间,对孩子来说,不简单是时间,而是给自己赢得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我们完成了自我的心理建设,也了解到孩子的时间内核,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呢?
需要从二点启发
1、对自己的状态有自我认知
现在很多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并不很清楚。很大程度上,父母的要求才是他们学习上的真实状态。
他们会觉得,回家要完成作业,是老师要求的;做课后的辅导作业,是父母要求的。问问孩子:你对今天的学习,哪个话题比较感兴趣?
“语文和数学课堂上,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或者在其它学科上,有什么困难?”
把这些问题抛给孩子的时候,他们是真的不太清楚。
而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就如:女儿上了初中后,在她学习上,我能做的,最多的就是通过探问交流的方式,让她清楚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
我会经常问她:“数学现在在学到第几章? 语文那篇文言文真考究,你是从哪个角度想出来的?”
她会说:几何啊。接着她也会问我:你知道勾股定理吗?
“啥?定理,好像听过,但又不记得了?”
随后,她又口若悬河,给我讲了一遍,在讲解途中,她会加入自己的分析,也会不停地发问我,比如:a²+b²=c²,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这代表着直角三角形,是吗?“我小心翼翼的回答。
“其实,不全对,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很模糊的,现在我明白了,因为......”
整场分享后,她自己也清楚数学现阶段,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哪些地方的概念比较模糊不清楚?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最后,她又从头到尾总结一下,整个描述下来,她就清楚自己的学习过程。后面哪一个模块,她需要加强巩固。哪一个问题,需要深入探究。
久而久之,她就开始有意识去关注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不停地去调整,让学习上的每个问题,都呈现出来;每个困难,都展现出来。且自发性的去思考,推动自己前行。
所以说,孩子的自我认知,是需要语言来发展的。需要多交流与沟通,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监督。
因为没有人说对自己的状态了解很清楚。我们多一些提示性语言,多一些启发式问题。多描述孩子学习的状态,而不是讲一些大道理,他们是愿意去听这些”大爱“的道理。
通过引导,让孩子多向内看,找到自己内在的探照灯。记得这盏明灯,需要对话照亮。
2、对自己的成就有自我要求
说到成就,其实很大层面上,孩子感受不到自豪感,体会不到效能感。外在的大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
回想,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自问一下,给予孩子的,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在学习上,我们给予的总是“新要求”。
当孩子在某方面稍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就会拿出他不善长的一面,做说词。以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其实,是否定孩子为之付出的努力。
因为,我们眼里只允许看到孩子“最耀眼”的时刻,却忽略孩子本体对自己的真正要求。
记得,在做咨询的时候,我遇到一个妈妈,起初与她通电话时,她一直在否定自己的女儿,说她怎么不好,根本不看书,要求把孩子放到低年级来听课。后来,我要求她把闺女带到书房。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再来决定和选择。
结果,姑娘来试听整个课程后,与她做了一个沟通。发现孩子并不是妈妈口中的那样。她其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而且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
但长期以来,父母给予她最多的言语便是:你不行!
所以导致,整个成长中,孩子找不到:我能行的方向。后来,再次与妈妈做了一次深度沟通。让她多认可女儿每个阶段的小小成就。多鼓励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相信她。给足她信心,而不是站在岸边给她建议和规划,需要深入进来,陪伴着孩子,感受她的情绪,感知她的自我要求,真正给予她力量。
妈妈接受了这个建议,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看到姑娘自信的面孔,每晚雷打不动的阅读时光。妈妈也开始懂得,认可她。同时,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对自我的要求,又更进了一步。也开始从最简单的读物,慢慢读起名著,读起文学作品。
父母的潜意默化的认可,孩子是能感知到。她对自己成就的一种自豪感也会转化到自我要求。让每一次的小小进步,归属于自己的努力,自我成就。这种推力,才是孩子需要的由内到外的动力。
让他们相信,我努力就行。这是一种底层信念。
生殖中心写在后面:
时间管理是一种表象,自我认知才是内核。自我要求才是内驱力。
我们想要让孩子明白时间概念,要教会孩子的是:一种自我管理。
只有孩子自己明白,管理不是他的学习时间,而是他的学习状态。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成就,能清楚每次成就背后的努力。对自我管理有一定的要求。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这便是——属于他们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认知。
生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