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三个弊端

在我们今天的整个的教育中,为什么家长总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出发,寻找原因,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这三个方面都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追求出了问题,尤其我们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教育追求——听话教育

2、学校教育追求——答案教育

3、社会教育追求——模式化教育

听话教育、答案教育、模式化教育,这样的教育结果只会禁锢孩子的思维.

家庭教育的禁区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通过一项调查,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最容易踏入以下七个不益孩子成长的禁区:

1、居高临下

“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

要害分析: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的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2、冷嘲热讽

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要害分析:儿童心理治疗专家指出,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他们很难理解,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怎会说出这种表面是表扬而实质是贬损的“双关话”,即使你说这些话时还带有些许幽默感.

3、绝对否定

禁忌语言:“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

要害分析:批评孩子是对的,但如果把话说“绝”,反过来可能引发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4、言过其实

禁忌语言:“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要害分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评语或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父母夸大其词的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5、人身攻击

禁忌语言:“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

要害分析: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6、威胁恐吓

禁忌语言:“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要害分析: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7、冷若冰霜

禁忌语言:“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

要害分析:孩子从这些话中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父母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断送孩子的前程.

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审视孩子、肯定孩子、表扬孩子、激励孩子.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 对孩子过于苛求

若孩子稍有失误,父母就开始指责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在幼时的整个成长经历中,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就会逐渐地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允许孩子失误,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所应有的最起码的宽容.

(2) 和他人攀比

有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瞧人家小明多聪明,总是考全班第一,你怎么就这么笨?”总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只能使孩子越比越自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在不断地努力,他就是个值得自豪的好孩子.

(3)经常打骂孩子

父母专横的态度,只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力量的弱小,并不能使孩子真正明白家长希望他做什么.这样,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形成自卑感.

(4)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任何事都包办代替,孩子极少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于,也就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放手让孩子去闯,才能使孩子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起自己的自信心.

(5)父母有自卑情绪

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但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事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只有父母能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努力克服,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尊的下一代.

家长在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做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想抢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它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该睡不睡

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

达标做法: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

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用谎言掩盖事实

8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的家里的猫干的.

达标做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6、7岁以上的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爸爸妈妈必知的“少年派”式教育

12月关注度最高的电影,非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莫属.听到这个名字,你或许以为只是一部场景做的很不错的科幻片,一些累赘的桥段,配上商业化的惊险、震撼3D场景,仅此而已.若你真的如此想,那你就太小看导演李安的水平了.

一部好的影片不只在于视觉效果震撼和故事情节吸引,更在于影片能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深刻的感受.对于教育,很多家长在看完电影后都能在片中找到共鸣,影片里某些经典台词都值得家长们学习.

台词一: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教孩子放下.

这一句台词出现在孟加拉虎消失以后,看过电影的人应该知道孟加拉虎的隐喻,但这里我要说的是放下与道别.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取与舍的过程,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不自知,以至于我们失去的时候,才懂得拥有的珍贵与幸福.

人生有很多的不尽如人意,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或者事物就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就消失不见,我们还未来得及好好道别.一些成年人对于失去的执着,往往会导致他们陷入漩涡之中不能自拔.更何况是一些未曾经历世事的孩子.或许你的孩子还未懂得失去对他们的真正意义,但终有一天他们会彻底地感悟这些不得不放下的无奈与痛心.在求学道路上,每次的毕业都是一次离别,或许一转身,有些人就再也不见面;有时是一些突然以至的亲人离世,我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的道别就已是阴阳相隔.

爸爸妈妈,你认为你的孩子已经做好这些心理准备了吗?孩子们的世界不可能永远只有纯真和美好,一些现实的残酷给他们的快乐以强烈的冲击,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想过这些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或许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阻止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但我们至少可以教孩子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学会什么是失去,学会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的道别,学会体验心痛的感觉,学会遗憾,学会积极应对困难.

台词二:这里必须说说恐惧,它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

——教孩子战胜恐惧

我们常说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但影片诠释的是恐惧的力量.这种恐惧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存的挑战、对现实的无助,以及对由此而生的内心孤独.恐惧是什么?恐惧是人与生俱来对于未知的最真实感受,这种感觉贯穿于全程人生,无可避免.

恐惧让我们惴惴不安,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安全感的过程.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家庭对于人来说是逃避恐惧的最佳地方,它让我们觉得安全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责任、有联系、有贡献,它实实在在地证明着我们的存在价值,使我们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有了足够的勇气.

家长要给予孩子的正是这安稳和勇气,或许我们不能在每一次孩子遇到困难时都能及时地挺身而出,也不能随时随地给予孩子陪伴与安慰,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勇敢、坚强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孩子小时候,家长就可以采取一些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独立坚强地面对恐惧,凡是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等待,悉心引导,让孩子的心逐渐变得强大,家长要通过观察、沟通了解孩子恐惧的根源,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游戏让孩子多接触适应,让他了解到这些恐惧都是不堪一击的,是可以战胜的.而当孩子真正战胜恐惧获得成功时,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支持和赞许,这让孩子面对恐惧时更勇敢.

台词三: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让孩子多经历体验生活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事物,或许你会觉得日复一日的重复日子平淡无奇,但有些人却在这些平凡日子中有另一番的感悟;或许你已经厌倦生活给你的压力,你已经准备好辞去工作,然后和你的越野车四海为家、闯荡世界.生活不在于过日子,生活的精髓在于感悟.

就像台词所说的,我们的人生在体验中走得更远.只有体验到当前,你才会真正了解到你自己的生活状态,你需要什么,你热爱什么,你想要放弃什么、舍弃什么.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受到改变的力量,才会感觉到人生发展的喜悦,就像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级,实现人生的价值.有些人的人生劳劳碌碌只为一日三顿饱饭,有人却愿意挨饿而存钱到处旅游,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孩子的价值观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更重要的孩子所拥有的经历,经历越多的人,对生活的体验越多,这些孩子往往比较懂事、成熟,在为人处事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人一般都活得很成功,因为他们懂得在经历中看到自己心中的渴望,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去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多经历体验,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给予孩子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随心所欲而不只是追求学业第一.孩子的双眼不应只被书本蒙蔽,多多亲近自然,亲近人群,或许你的孩子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台词四:我非常感恩.说实话,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跟你讲述我的故事.

——有信仰并且坚持

理查德·帕克就是那一只凶猛的孟加拉虎,这只老虎隐喻着什么?有人说是少年派的野性一面,是人类原始本性.但我更多地认为,它就是少年派心中的信仰,是他一直追求生存下去的力量之源.这个世界是否存在上帝我不敢说,但他却真实地活在相信他存在的人的心中,他可以是一个神、一个人、一个信念、或者只是一个词,但这个“上帝”所被赋予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致相信他的人能在困境中顽强挣扎,永不言败.

宗教提供了解释世界的一种猜想,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他永远是我们面对未知、面对恐惧的一种安慰.我们中国人缺乏信仰,因此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常常摇摆不定,或在困境中很容易就败下阵来.当然,在此并不是主张家长们让孩子去信奉宗教,信仰只是一种摆脱困境的心灵手段,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你主宰不了当下,但你至少可以改变你当下的心态.

当我们感到迷惘的时候,要试着听听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要追随自己的信仰.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句话或者一个人,成为我们信奉的力量.家长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寻找自己的声音,学会有靠自己去寻找坚定力量的来源,并去坚持它,实践它来面对人生的风雨.

父母的极限教育是好还是坏?

谈及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方法.极限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人们褒贬不一,那么极限教育到底好不好呢?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极限教育案例

网络上爆红的视频: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微博网友褒贬不一.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这位“鹰爸”认为这种看似残酷的锻炼是对孩子最好的磨练:“教育和管理都是严肃的爱!父爱如山,我只是希望他能如正常孩子一样,未来可以独立于世.如果没有锻炼的残酷,也许他到今天还什么都不会.”锻炼保证两点:一不伤害孩子心理;二不伤害孩子健康!这是我的原则!”

训练幼儿应循序渐进

小孩本身的潜力很大,保持适度的训练就可以正常地发展,在智力和体力锻炼方面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锻炼强度大大超过常规,这对孩子可能就会造成伤害.如果家长真的有心锻炼孩子,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慢慢一步步地加大训练强度,有可能小孩到达某一个程度时就可以承受一般人不能的强度,不过这些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家长教育孩子不宜打屁股

为了“给他们一个教训”而打孩子是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传统,而且大多数父母坚信打屁股是有用的,事实上,打屁股对孩子是不好的,那么打屁股对孩子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1.打屁股为宝宝做了打人的榜样

家庭是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争端的训练营,打孩子屁股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即处理争端可以用侵害性的方式.

2.打屁股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父母花大心血对宝宝自珍自爱的培养,容易在呵责和责打中消失,使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

3.打屁股贬低了父母的价值

打屁股贬低了父母的角色,父母得到了孩子的信赖和敬重,但打屁股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却同时削弱了持久的威严和孩子的敬重.

4.打屁股损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打屁股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鸿沟,之间的亲情受到了消极的损害,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

5.打屁股可能会导致虐待

体罚是逐渐升级的.当你以为打屁股只是“小小的”惩罚,但却可能在你强硬的手和孩子坚决的态度之间角力过程中,升级为对孩子的虐待.打屁股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虐待的前奏.

6.打屁股并不能改进孩子的行为

打孩子屁股的目标是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正确的制止孩子错误行为的方法是,要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他自己不再去重复错误行为的坚定信念,即鼓励孩子形成内在的自我控制.但打屁股并不会在形成内在控制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只会增加孩子的屈辱感.

7.打屁股激起父母及孩子心中的怒火

孩子们依靠自己独特的对公正的判断方式,常常觉得打屁股是不公正的.不公正感会加剧孩子心中的屈辱感,伤害其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心中的怒火增加.

8.打屁股给孩子留下痛苦的回忆

孩子闹孩子被打的记忆将会破坏原本对于成长经历的美好回忆.这对人一生的心里感受而言并不美好.

9.打屁股存在长期不良影响

打屁股除了会对孩子的肉体形成创伤,其危害还包括引起交际障碍、心理困扰,引起父母与子女沟通障碍,对他人实施侵害性行为增多等长期性不良影响.

10.打屁股根本不起作用

研究表明,打屁股是最为无效的管教方式.

家庭教育中最易被宝宝模仿的坏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宝宝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教育,同时也需要您作为榜样的力量。那么你知道自己的哪些习惯会被宝宝模仿呢?父母们要改正自己的坏习惯以身作则,给宝宝做好示范。

坏习惯一:偏食

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

纠正方法

1、避免在孩子面前强调“偏食的恶习”,如讨论吃什么的时候说:“我不喜欢吃青菜,不要买青菜。”这样一边的孩子就会注意到。

2、避免让孩子察觉照顾者有偏食恶习,与孩子一起吃饭时,如要挑菜,应避开孩子的眼光,尽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

3、如果孩子已经拒绝吃某些食物,建议让他吃其他替代品。

坏习惯二:忘记物归原处

当有客人要来拜访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一阵乱:忙着收拾东西,东塞西藏,打扫清洁,丢垃圾……这些会让一旁的孩子一头雾水。之所以会这样,当然都是平时的不良恶习所导致的,不少人贪图一时方便,东西用过随手一放,才会使环境变得如此凌乱不堪。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加以仿效,玩具玩过后随地一丢,等到下次要玩时却找不到了。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没收拾,而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所致。

纠正方法

1、如果你真的没时间用完东西后马上放回原处,也尽量维持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在自己房间里,避免让孩子看到,在孩子活动及视线范围的空间内应保持整洁。

2、当你在收拾时,要提醒孩子,告诉他:“妈妈用过东西后都会收拾好,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

3、教孩子学习收拾东西时,可多准备几个箱子,让孩子学习分类归箱。如外面贴有积木图案贴纸的箱子是收积木的;贴娃娃图案贴纸的是收玩偶的,让孩子在收拾东西的同时学会逻辑思维。

坏习惯三:不遵守交通规则

相信很多人都有闯红灯的行为,如对小巷道内的红绿灯视而不见,一见没车就快速通过马路,甚至带着孩子时也如此。你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大人的言行?其实正好相反,孩子从2岁开始,自主意识就逐渐变强,他的判断力也日益增长。如果你时常闯红灯,看在他眼中,会认为那是可以做的事,可能从小就养成闯红灯的坏习惯,这对他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胁,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许可以阻止他做出这种危险的行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没有注意到他,后果将不堪设想。

坏习惯四:喜欢看电视

电视是现代人放松身心最好的娱乐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闲时,就盯着电视看,借以排遣无聊的时间,大人们看,小孩当然也就跟着看。电视的声光效果比较强,很容易使孩子目不转睛,有时候让孩子看电视甚至是家长安抚哭闹的孩子的“杀手锏”。但是你知道吗,沉迷于电视,会有损发育中的孩子视力,也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自己及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及距离,最重要的是,在约束孩子看电视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于电视的习惯,让约束变得有说服力。

纠正方法

1、在固定的时间看电视,跟孩子订下“条约”:一天中什么时候看电视,看多久。时间到了就要去睡觉或者吃饭,让全家人一起养成好习惯。

2、照顾者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

3、如果希望孩子少看电视,而自己有想看,可在卧室安装电视,看时把门关起来,避免孩子看到。

坏习惯五:乱丢垃圾

大人们乱丢垃圾的恶习,不仅对环境卫生有害,这个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就会随手乱丢东西。不仅会让家里变得凌乱,孩子出门也会让人不喜欢。如果照顾者不仔细留意,让孩子从小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将来长大要纠正就不容易了。

纠正方法

1、养成将垃圾丢入垃圾桶的习惯。

2、随时找机会教育孩子,要丢垃圾时,提醒孩子,并告诉他把垃圾乱丢在地上会很臭,不可以这样做。

3、如果看到有人将垃圾丢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应告诉孩子:“这样做的话,地上就会干干净净的,走路也不会滑倒!”

坏习惯六:不能持之以恒

许多人做事时常虎头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弃。特别是那些连续性的事情,不仅费时,而且容易遗忘上次的进度,要再继续做时,可能要从头开始,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照顾者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们堆积木时,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开始发脾气、不堆了。家长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因此照顾者如果有这样的坏习惯,要尽量克制,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状况。

纠正方法

1、每次做事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恒,抱着“再试一次就会成功”的心态继续。

2、让孩子看见你的行动,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自言自语:“这个该怎么办呢?恩,我可以先……再……”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3、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可让孩子看到你尝试的过程,进而引导孩子,让他发现通过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帮助还是可以解决的,不要轻言放弃。

坏习惯七:没有礼貌

有些照顾者到了熟悉的亲朋好友家,会自己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取饮料和水果、零食等。对大人来说,对方是再熟悉不过的亲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随意动手是与对方亲密关系的表现,然而孩子无法区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这是可以仿效的行为,可能不论所到何处,都会仿效大人的这种行为,随意拿取物品。这样的表现,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没有教养,且会让孩子养成“什么东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观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偷窃”的行为。

纠正方法

1、在亲友家自己拿东西时要先说出来,有礼貌地询问对方,让孩子看到你跟对方礼貌性的交谈。

2、每次出门前提醒孩子,亲子一同建立遵守礼貌的观念,进门前再次提醒孩子。

3、给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复杂,针对孩子常犯的几个错误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时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现,随时提醒他,不能只顾着自己聊天。

坏习惯八:打断谈话

不少人会有打断他人谈话的经历,有些人是因为个性急躁,有些人却是习惯,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礼貌,也不尊重对方。孩子本来就容易仿效周围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所以有强烈的欲望要表达自己,听到大人们对话,他们也会很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容易学会大人们因急躁而打断他人谈话的行为。如果你有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小心孩子也常出现打断你与他人对话的习惯!

纠正方法

1、平常养成等他人把话说完再说话的习惯。

2、当你想打断他人时,可先跟对方说:“对不起,我想请问……”,让孩子学会礼貌性询问他人的习惯。

3、避免在孩子打断谈话时,还满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说:“你打断我跟阿姨的谈话了,等我几分钟,我等一下帮你倒。”不要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被允许的。

坏习惯九:不良卫生清洁习惯

父母有蛀牙,孩子也可能会生出满口蛀牙,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其实蛀牙不会遗传,但会通过父母给孩子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孩子,这也是孩子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这些有害的行为包括:用奶瓶喂奶时,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孩子,于是自己先用奶嘴吸一口判断温度;喂养时,将东西嚼碎后再喂给孩子吃;自己用过的餐具未消毒就给孩子使用……这些举动都会使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孩子,出现父母有蛀牙孩子也长蛀牙的情况。

纠正方法

1、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时可让孩子在一旁,让他看,同时一边提醒自己及孩子吃过东西要刷牙的观念。

2、在和孩子亲密互动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如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妨选择脸颊、额头等部位,这样同样可以跟孩子进行感情交流。

3、加强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岁以下的宝宝可由父母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后可让他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

坏习惯十:生活小恶习

1、挖鼻孔:挖鼻孔的动作不仅让人觉得不雅,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2、忘记洗手:经常不洗手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如: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还会引发细菌感染。

3、咬指甲:可能会流血、感染,且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

纠正方法

1、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你正在做这些,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忘记了,做了还是需要承认,谢谢你跟我说。”

2、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可利用做其他的事取代恶习,可以给孩子一本书或玩具,任何能运用手部行为的东西皆可。

3、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都会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可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让他参与其中。

家庭教育的九种消极方式

第一,唠叨式

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唠叨式?

很多孩子说,一听爸爸妈妈唠叨就烦.请你们想一想,夫妻之间老唠叨你还烦呢.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望父母们下决心丢掉,不许对孩子唠叨式.

第二,数落式

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

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将数落式彻底取消.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第三,训斥式

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第四,打骂式

打骂式的父母数量不多,但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一定得取消.

第五,达标式

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这叫达标式.

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五种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父母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

很多孩子考试前情绪非常紧张,为什么,压力太大.如果考试前不对孩子施加压力,告诉孩子只要考出真实的成绩就行,结果孩子可能考得更好,会好很多.面对好成绩孩子自己倒可能还不满意,觉得某几处丢分太多,愿意继续努力.父母反而要安慰孩子.这才是好状态.

你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当孩子不能达标时,你就来唠叨式,训斥式,效果肯定不好.

第六,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父母再额外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第七,包办式、陪读式

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

第八,催促式

不断催促孩子,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了,父母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请做父母的体会体会,本来你想干点事,想收拾一下屋子,想擦擦地,你爱人提醒一下,你快收拾收拾屋子吧,快擦擦地吧.你可能就不愿意干了.你本来主动要做的事情,本来还想得到别人欣赏的事情,别人一催,你反而不想做了.

是啊,在别人的催促下干,你还有什么意思啊?

小孩的心理其实和大人一样,小孩比你还稚嫩啊,你们成天欺负孩子,怎么可以呢?不可以的.

第九,愁眉苦脸式,处处为孩子操心,也叫操心式

父亲母亲的面孔对孩子有最大的影响.

请大家想一想你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态度.父母要是对你不理解一下,呵斥你一下,父母苦着脸,或父母高兴一下,对你有很大影响啊.可是你现在当了父母却忘了这一点.这很不应该啊!

一个很好的孩子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在家中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