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孩子还是小不点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补钙。然而,并非所有妈妈在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矮很多的时候才开始给孩子补钙。那么,孩子缺钙究竟是怎么判断的呢?缺钙有哪些症状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疑问。下面,就请跟随本文一起了解孩子缺钙的症状及补钙方法吧!
1.烦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惊醒。 2.出汗比较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容易出汗。 3.头发发黄稀疏,枕部脱发圈,后脑勺常会出现脱发的情况。 4.比同龄孩子更晚出牙。 5.囟门闭合迟,肌无力。 6.神情呆滞、表情少,动作和语言都比同阶段的孩子落后。 7.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常有串珠肋,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8.厌食、偏食也与缺钙有关,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9.出现湿疹也与缺钙有关,常见于头顶、颜面、耳后,伴有哭闹不安,枕后及背部多流汗。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缺钙呢?孩子缺钙的症状有很多,早期症状包括多汗、枕秃、睡不踏实、受惊后抽动、烦躁、哭闹、出牙延迟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方颅、鸡胸、肋骨外翻、X型或O型腿等。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可疑迹象,请带孩子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检查之后才能确诊。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孩子缺钙,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计算孩子每日摄入的钙量以及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适宜摄入量。如果孩子没有饮奶的习惯,则每日通过膳食摄入的钙一般不超过400毫克。因此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在膳食以外适量补充钙剂。同时应注意每天补充钙的剂量不能超过2000毫克。
在补充钙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较为可靠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如双能量骨密度测定、超声波骨密度测定等。这些方法被认为是目前较为可靠的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测量误差较小。
在确定孩子缺钙后,家长还需要做血液生化检查,测定血尿、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此外,还需进行长骨骨骺端的X拍片检查。
为了更科学地补钙,家长还需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岁之内的婴儿大部分都在采用母乳或人工喂养,母乳中的膳食钙和配方奶粉中所含的钙量,完全可以满足婴儿体内对钙的需求量。因此,家长可以适当添加鱼肝油,促进钙的吸收。六岁左右的孩子在5—7岁期间,容易出现偏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对钙质的吸收量下降。所以,父母要特别留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旦发现他们出现抽筋、腿疼、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钙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补钙,避免延误孩子的身高。十一岁左右的孩子将在10—12岁期间经历第二次生长高峰。这些孩子大部分处于小学五、六年级,课业繁重,运动量增大。如果父母不能科学定制餐点,由于生长需求,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缺钙的问题。因此,家长需要多加留意,适当补钙。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产品,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确保钙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科学研究标明,常温下溶解度: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磷酸钙;人体对钙的吸收率顺序为: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磷酸钙。因此,家长最好选择含有乳酸钙成分的补钙产品。
综上所述,家长在孩子缺钙时应采取科学的补钙方法,确保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