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睡眠

婴儿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长

1.宝宝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一天累计的睡眠时间大约在18~22小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2~5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是15~18个小时,6~12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4~16个小时,1~3岁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0~12个小时.

当然,不同的宝宝因个体差异,睡眠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吴葆宁表示,现在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参考值是国外制定的,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睡眠时间参考值.根据2006年中国小儿的睡眠调查来看,由于地区差异,我国小儿的平均睡眠时间比国外少两个小时.因此,这位妈妈对宝宝每天睡13个小时的情况不用担心,只要没有什么异样的症状,一般也不会影响健康.

2.抱久点可延长宝宝睡眠时间

家长如果想让宝宝多睡一点,可以延长抱宝宝的时间.因为睡眠分为轻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一般而言,小孩的深度睡眠时间较短,但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的时间会增加.有些宝宝在家长的怀抱中睡着后,家长以为宝宝睡着了,便把他放下,这时宝宝很快又醒了,这是因为宝宝尚未进入深度睡眠的缘故.因此家长在抱宝宝睡觉时,可以多抱一段时间,让宝宝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后,再将宝宝放到床上.

3.别让宝宝含乳头睡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让宝宝含着妈妈的乳头睡觉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吴葆宁说,宝宝在含着乳头时,会感到很安全,所以容易睡着.但把乳头含在嘴里睡觉,宝宝会一醒来就吮吸乳汁,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式,容易导致宝宝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同时,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还会影响他的呼吸,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引起睡眠不安.此外,如果母乳喂养,含着奶头睡觉的宝宝窒息的危险也会增加.另外,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还会影响牙床的正常发育,或产生蛀牙.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1. 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睡眠 条件和环境.睡眠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被褥要轻软.

2.有条件的孩子穿睡衣睡觉.睡衣宜选全棉布制做,要宽大,使孩子全身血脉易流通.

3.独睡一床.这样很卫生,避免父母所呼出的碳酸气被孩子吸去,同时也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4.孩子们便溺有定所:便盆放在固定地方.夜里要便溺时对年小的孩子、家长,老师要照顾帮助,但不用多说话或轻轻地提醒他一两句,不可大声地问想吃东西或想喝水,这样易造成孩子夜间兴奋,睡不着觉,大点的幼儿应自己独立起来便溺.

5.孩子睡前应有适当的散步,适当的娱乐.在园午睡前老师让孩子自由结合去散步,看看美丽的花草,树木,可爱的小动物.

晚间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要开展愉快的宽松的娱乐活动.如共用水果,同唱同歌,说说笑话,讲讲动听的小动物睡觉的故事,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安静的集体游戏等,这样可使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理,安安稳稳地进入甜甜的梦乡.

6.怎样喊醒孩子呢?由于当今电视的普及,一般孩子都看得很晚才睡觉,由于昨上睡得太迟,早晨起不来,以至早晨叫醒孩子成为家长必修课.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往往将时间算的紧紧的,到时就大声喊叫,研究表明高强度、高频率地喊叫不仅会损害处于睡眠状态的孩子的听觉系统,而且孩子长期被惊醒会场造成生理上的障碍.因为叫声惊醒了大脑,而其它系统并没有随大脑的清醒而活跃起来,这时孩子虽被喊醒但神态呆滞,反应迟钝,不愿活动,进餐不香,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则哭闹不止.

判断宝宝睡眠是否健康的五个标准

让我们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你的宝宝有健康的睡眠模式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判断:

1.夜晚和白天的睡眠持续时间

2.小睡次数和时间长短

3.睡眠固化

4.睡眠安排,睡眠时间的掌握

5.睡眠是否有规律

如果以上五方面相互平衡,那么,孩子睡眠就足够充分、质量足够高.我们先逐一分析一下这五方面因素.然后我再向您解释,为什么这五个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健康睡眠”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育儿行为,如喂食,是不会影响大脑发育的.在睡眠成熟的过程中,有五个转折点:孩子6周大时(夜晚睡眠时间延长);12~16周大时(白天睡眠规律化);9个月大时(夜里不再醒来嗷嗷待哺,也没有了第三次小睡);12~21个月大时(不再有清晨的小睡);3~4岁大时(午后的小睡变得越来越少).

随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孩子的睡眠模式和节奏一直在变化.如果你能相应地调整育儿的行为,孩子就能睡得好.如果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或者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孩子就容易出现过度疲倦的现象.而要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需要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两种生理调节机制.了解这两种生理调节机制,不但有助于纠正认识误区,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一种调节机制是控制孩子睡眠需求的,即“自动平衡控制机制”.简单地说,你不睡觉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需要睡觉.如果你缺乏睡眠,这种生理机制会试图使你进入睡眠状态,尽量确保你有足够的睡眠.这种自动调节的机制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就像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一样:一发热,就会出汗.如果摄入水不多,出汗少,我们就会因为脱水而生病.而如果我们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使得睡眠短缺,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睡眠需求一直在变化,所以父母必须密切关注,及时跟上变化.

第二种调节机制叫“生理节奏定时系统”,也称“体内定时系统”.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调节程序一样,随着白昼变换而开关体内的某些基因.体内这个开关装置是分子钟,它可根据阳光指向正确的时间.这个自动调节机制可以确保人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睡眠,并且进入每一个睡眠阶段的时间点和时间长度都恰当.大脑的某个区域会发出信号,让我们感觉欲睡或欲醒.在婴儿发育的过程中,这些信号的作用模式可能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变化一次.在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这些信号模式的变化时间间隔很短,父母很容易就跟不上节奏.当你刚琢磨明白宝宝什么时间应该打盹、什么时间该上床睡觉的时候,宝宝的睡眠节奏又变了!

小睡的次数和时间长短

因为小睡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所以我认为,如果孩子某天错过了一次小睡,那么就让他到下一次小睡时间再睡,这样他的睡眠节奏就不会被打乱.但在孩子极端疲倦的情况下,可以让他提前进行下一次小睡,不过这样他的睡眠周期就被提前了.

在研究中发现,4个月大的孩子,每天要小睡2-3次.如果孩子进行第3次小睡,那往往是在傍晚之后进行的很短的一次.而大多数(84%)6个月大的孩子每天进行2次小睡;绝大部分9个月大的孩子每天只进行1-2次小睡.有17%的孩子在1周岁的时候,开始每天只进行一次小睡;15个月大的孩子中,有56%每天只进行一次小睡.大多数21个月大的孩子每天都只进行一次小睡.

孩子们的晨睡比午睡发展得早,消失得也比午睡早.无论对于21个月大的孩子,还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每天只小睡一次,那就是午睡.婴儿在夜间的快波睡眠时间比幼儿长,而晨睡多为快波睡眠,午睡以慢波睡眠为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婴儿的晨睡是夜间睡眠的某种延续.随后我会和大家探讨,如何通过缩短婴儿早晨睡醒和晨睡之间的间隔使婴儿睡眠质量保持最佳.如果我们希望婴儿夜间睡眠时间延长,这个办法就会奏效.

父母可以通过干扰孩子的安排来减少孩子小睡的时间;但如果相反,孩子不爱小睡,那父母是无能为力的.6个月大的孩子中,有80%的孩子每天小睡两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有15%的孩子每天小睡时间超过四个小时.而5%的孩子每天小睡不到两个半小时.如果把每天小睡时间等于两个半小时的孩子算上,那么这个比例是18%,也就是说,有18%的6个月大的孩子每天小睡时间不超过两个半小时.在接下来的12到18个月中,这些小睡时间少的孩子,仍然是同龄儿童里小睡时间短的一组,他们的睡眠模式保持不变.在一些家庭中,第一个孩子爱小睡,这使得父母白天有大段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而第二个孩子却不爱小睡,这让父母很沮丧,以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为什么父母可以使孩子小睡时间变短,却无法延长孩子的小睡时间呢?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睡眠和清醒之间的不对称.睡眠并非不清醒,而是大脑自动启动了睡眠程序,同时关闭了清醒程序.你和你的孩子可以打开清醒程序,关掉睡眠程序,却无法打开睡眠程序,关掉清醒程序.你和你的孩子可以迫使自己保持清醒或机敏,却无法迫使任何人沉沉入睡.睡眠和清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但并非彼此对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达到最长的睡眠时间,而这个限度是由孩子内在的睡眠需求决定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孩子小睡的模式是天生的,这种模式到孩子21个月大的时候不会改变.

对双胞胎和控制婴儿睡眠基因的研究也证实了每个人的睡眠模式都有与生俱来的特点.有的双胞胎,一个不爱小睡,一个爱小睡.喜欢小睡的往往是那个出生晚的.21个月大的幼儿,其平均小睡时间略微低于两个半小时,但是绝对值差别很大:短的仅一个小时,长的达四个小时.有些孩子之前爱小睡,到了这个阶段反而不怎么小睡了;而有的孩子之前不爱小睡,到这个阶段反而小睡时间延长了很多.我对此的看法是,到孩子21个月大的时候,影响孩子睡眠模式的不仅仅是生理因素,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开始发挥作用.例如,弟弟妹妹的出生,哥哥或姐姐去上学前班.21个月大的孩子开始参加有组织、有规律的活动后,那些本来需要小睡较长时间的孩子就不能睡足.

孩子小睡的时间点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早晨十点左右进行的小睡,其效果与之后的午睡有差距.我们前面曾说过,早晨的小睡,往往以快波睡眠为主;午睡往往以慢波睡眠为主.所以此时的小睡非彼时的小睡.即便对成年人来说,早晨打个盹远不如午后打个盹能使精力全面恢复.

晚上打盹可以让孩子精神焕发.当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提高;而打个小盹就可以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下来,这意味着体内的张力也松弛下来.如果不能及时打盹,则体内会一直保持绷紧的状态.虽说与体内生物钟步调不一致的小睡,给人带来的休息和放松效果不那么好,但能够小睡一下总比不小睡对人有利.

睡眠不足对孩子危害大

睡眠不足将对孩子的学习记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慢性睡眠缺失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可能具有隐匿性.睡眠对儿童来说,不仅有保障机体复原的作用,同时还有调控体格生长、学习记忆的功能,“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慢性部分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智商,但可以证明缺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工作记忆确实受到了影响.睡眠不足时,大脑部分功能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这使得学生在进行一些简单学习时常常出现失误.所以,当孩子在学习的小问题上出现错误,可能不只是粗心所致,更要考虑到孩子是否缺觉.

婴儿“不抱不睡”是恶习

调查显示,学龄前期儿童中约25%-50%伴有睡眠问题,在4岁到10岁的儿童中占37%.在青少年中,40%自诉存在睡眠问题,且12%承认自己是“慢性睡眠不良”.

随着肥胖儿童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在增加.而过敏、哮喘的孩子因呼吸不畅睡眠也不好.还有的孩子出现夜惊、白天嗜睡等问题.其中,绝大部分的孩子睡眠习惯不好,躺在床上看书、听着音乐入眠、晚上喝咖啡等不良习惯,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睡眠.

目前,小小孩最大问题就是不会独立睡眠,很多小婴儿都有“不抱不睡”的恶习.门诊中,甚至出现了两三岁还要父母抱着抖动着睡觉.而学龄期孩子则因课业负担太重,被剥夺了睡眠.

减轻压力可延长睡眠时间

课业负担重、玩电脑、看电视都影响孩子睡眠,孩子睡眠时间在逐渐减少,但孩子对睡眠的需求却没有减少.专家曾做过试验,一些原本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的中学生,不给他们任何压力,结果他们可以每天睡到9个小时.

如何判断孩子睡眠不够?

1.早上起床出现唤醒困难;

2.周末需要狂补睡眠.一般周末可以多睡一个小时,但是,如果周末要多睡两三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来缓解就要增加睡眠;

3.白天精神不好.

如何营造睡眠环境?

1.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不要在卧室内放电视;

2.睡前不要玩游戏,(睡前玩游戏会让宝宝沉浸在兴奋的状态里难以入睡;

3.不要经常抱着宝宝睡觉,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不抱不睡”的恶习.

友情链接: